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 全面推进我院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5-12-04 浏览量:

  今年来,我院依托农学、林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四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西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学院转型发展。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对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重组和更新,淘汰陈旧内容和不适合西藏行业需要的内容,吸收包括我院教师研究成果在内的学科(课程)最新技术与科技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突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把“企业新技术、行业发展动态”请进校园,走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实行适度的理论版块,增加可供学习和模仿的新鲜“实战案例”,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科研训练等方法,积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
  强化过程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聘任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14名校级教学督导员,以教学督导、随机抽查为抓手,以不定时、不定点、全覆盖的方式,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即时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及相关二级学院进行整改,督促教师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范。以大班(合班)为抽查重点,深入教学单位和课堂,检查考勤及课堂秩序等情况,督促任课教师严打考勤、严格课堂纪律,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时间意识、纪律意识明显提升,任课教师责任心不断加强,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关系,促进了教风、学风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打破先理论后实践和整班实习的模式,实行边理论、边实践或先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以项目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全程由学生自行操作、自行管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整个实践过程与学生考核成绩挂钩,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农学、林学专业的实践学时由原来的25%提升到40%,直接把学生的培养放到田间地头或企业生产一线,聘请企业专家现场指导实践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新学徒制,组织学生较长时间(一两个生产周期)深入宇高集团、日喀则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由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参加生产一线的实习劳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生产的实际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观念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
  坚持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实践教学“系统性、整体性、循序性、全程性、平衡性”的特点,针对过去实践教学过于依附于理论教学或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状况,积极构建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1年级通过参观学习、初步操作等,进行认知实践;2年级通过操作性试验和综合性实验等,进行基础实践;3-4年级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基地,体验完整生产周期的实践,根据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诊断性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参加毕业实习(设计)。
  增加创新教学比例,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在农学专业中增设《科技创新》等课程,增加选修课门类、课时量及学分,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比重,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设学科前沿性和最新实用性实验;注重让学生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创新型实验报告,并将此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各类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做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性试验,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今年以来,我院林学学科教师指导的《藏东南高原生态村落景观规划》获艾景奖•2015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居住区景观设计(本科)组优秀奖。动物科学专业教师指导的《西藏双须叶须鱼繁殖群体生物学特性》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并代表学院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上展示参赛作品;指导的“藏绿众牧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创业项目获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第三名。农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西藏高寒牧区牧民实用蔬菜无土栽培装置研究”获自治区成才杯三等奖,并代表学院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创新活动中来。
  在4个卓越农林改革试点专业的引领下,我院各学科专业也纷纷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式,依托课程和专业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电气工程、水利水电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全国各项专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1个,食品科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项目获得“创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学院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新闻来源/院办公室 采编/张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