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全区天然水能资源蕴藏量约有2亿多千瓦,理论年发电量为17600亿kW•h,其技术可开发容量1.16亿kW。而目前已开发量不足1%,开发潜力巨大。西藏的水利资源主要集中在藏东南地区,我院正处于水电开发的中心位置,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高等理工院校,我院准确把握国家发展重大方向,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先后研发兴建西藏高原特色的水利水电教学和科研基础试验,依托实验平台积极开展相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为西藏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及人才支撑。
以研发建设实验室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围绕西藏高原水利水电行业发展需要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院在相关兄弟院校的帮助下,结合西藏高原实际,认真设计模型、反复论证参数,不断实践和摸索,先后研发建成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室、重力坝段结构模型实验室(填补了西藏水工建筑结构分析的空白)、取水枢纽水工模型实验室、高原水力发电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不仅为西藏高原水利水电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与数据,也极大地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水文勘测、水工结构等多项校内专业竞赛,对培养学生工程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与地区行业单位联合开展相关专业竞赛中,我院学生也纷纷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行业单位的一致认可。学生针对西藏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平台自行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和实验组合,积极进行创新探索,在多项国家级专业大赛中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奖的佳绩,先后研发了毛细提水、输水与灌溉系统,泥石流临险预警系统并获得两项专利证书,在“家用型生物慢滤集雨饮水净化系统”、“林芝沙壤土非饱和降雨入渗规律试验研究”、“单沟氧化沟”等创新性实验项目中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每年都有多家央企到我院招聘相关专业毕业生,为西藏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充分利用西藏高原特色水利水电实验平台,结合西藏生产发展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先后研发了西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渠道抗冻防渗技术、农村小水电发电机并列运行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技术,创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先后多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二等奖,为解决西藏水工建筑、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目前,我院西藏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土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隐患探测与防治及安全监控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技术、高原水电站高效运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整体达到区内先进、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西藏水利土木和电力工程的重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基地。“十二五”以来,我院先后承担西藏各单位、行业、企业的各类工程质量检测项目1857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24项,在西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开发、农村小水电发电机并列运行装置研究及运行稳定性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咨询服务。
我院正在研发建设的世界首个高海拔水电站物理模型与数字仿真相结合的流体机械综合实验平台、高原水轮机试验平台,也将为我国高海拔水电站的设计、安装、运行等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下一步,我院将抓住西藏水电发展机遇,大力加强中心及实验室建设,开展更多符合西藏实际的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切实把相关实验室建成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产业化实体,建成西藏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成果转化的桥梁、科技交流与技术培训的中心,不断满足高原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西藏水利电力工程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和基础产业发展。
(新闻来源/院办公室 采编/张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