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0月进驻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以来,我院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优势,紧紧围绕“七项任务”,深入调研分析,积极帮助该村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扎实开展送科技服务,强化政策指引与技术指导,积极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有力推动了娘龙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学院驻村工作队指导娘龙村建成3个合作社,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经费范围囊括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特色农业产销等,村民参与率达100%。利用“岗派公路”旅游资源优势,申请获批“娘龙村农家乐建设项目”,先后投入62万余元,建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每户每年经济收益达6000至9000元;与米林县农牧局合作组织村民种植200多亩林芝芹,建设草药育苗大棚2个,并由农牧局按照市场价格回收,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至11万元;成功申报磨坊建设项目并已竣工交付使用,预计4月底正式营业;指导村民自主建成3000只规模的养鸡场和2个灵芝种植大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预计农户年均经济收益为6000至8000元。
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增强科学致富能力。积极选派专业教师作为驻村工作队员,邀请学院专家实地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根据农时向村民教授家畜养殖及疾病防治,葡萄、油桃、苹果、核桃的栽培管理、嫁接与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引导村民“靠科技种养殖、靠科技奔小康”;帮助村民从林芝市种畜推广中心引进种公牛,改善牛种群遗传退化严重的问题。目前,村民已熟练掌握果树修剪、栽培、常见病虫害防治、家畜科学饲养等技术,水果产量及品质日益提高,牲畜死亡率大大降低,涌现出一批技术带头人,有效增强了群众致富带富能力。同时,我院驻村工作队还投入资金5000余元,为群众购置温室塑料薄膜、果树修剪工具等;向林芝市农牧局申请价值7000元的兽药,向村民免费发放。
坚持产研结合,科技强基惠民。2012年,在深入娘龙村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了“庭院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以娘龙村农户为试点,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庭院立体生态经济模式,并在当地进行庭院立体生态经济种植技术推广,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2014年,“海洋生物制剂‘天达’在西藏青稞、小麦上使用成果的示范推广”选择在娘龙村针对830余亩小麦和140余亩青稞展开试点,当年小麦和青稞收成平均提高10%以上。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村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大大提升,“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有了较大转变,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崇尚科学、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现在的娘龙村早已大不同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2至4万元/户,家家都用上了冰箱、电视等,60%的家庭都拥有了家用汽车,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播种、收割,全村正向着全面小康的方向大步迈进。
今年3月28日,娘龙村党支部书记顿珠为我院送来锦旗,对我院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我院更多地支持娘龙村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培训,将更多的科研、科技推广项目设在娘龙村,帮助指导娘龙村特色产业更好更大发展,进一步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学院及驻娘龙村驻村工作队表示,将不遗余力,继续一如既往地为娘龙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将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脱贫上,帮助村里的5个困难户脱掉贫困帽子,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村。
(新闻来源/院办公室 图/宣传部)

娘龙村党支部书记顿珠向我院赠送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