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新时代@教育||[教育思想大讨论]食品科学学院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日期:2018-12-27 浏览量:

  2018年,食品科学学院积极贯彻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立足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用新理念、新思路去制定新战略、新举措,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拓展高等教育综合视野 提升技能改革教法

  教学技能提升和教学方法优化是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能够更多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学整体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学院积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努力拓展教师们的综合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方法变革的现状,为他们介绍各类常用教学信息软件的使用方法,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能力和水平。学院还联合水土学院共同举办了教学信息软件应用分享会,来自两个学院的3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分享会。会上朱筱玉副院长、李梁老师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渠道分别就“金数据”、“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云课堂”等常用的教学辅导和信息统计软件做了应用分享,分析阐述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信息软件应用上的利弊关系,与大家分享了自身实际应用的感受和收获。他们的专题培训极大的拓展了教师对教法的认识,提升了广大教师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勇气。

  二、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调研 摸清家底了解需求

  为了进一步发挥师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深入了解学院师生对教学情况的综合评价,摸清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院专门组织了针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大调研活动,先后搜集上学期课程调研问卷280份,教师评价问卷615份,教师建设发展反馈问卷16份,并形成了相关综合分析报告。通过师德师风、课程设计、课程进度、授课思路、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材选推、课后辅导、作业考核九个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了整体调研,其中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50%,比较满意超过38%,一定程度上对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方面。学生对课程教学方面提的最多的就是教师如何在教学理念和思路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教学方法改革、生涯规划引导、专业动态普及、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表达了较高的需求,需求比例在25%以上,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对个人在课程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调研中,学生对自己学习主动性不够的认识较为突出,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对学习目标和生涯规划方面的认识不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同时学习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交流互动少的现状也反映了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邀请教学名师上示范观摩课。学院先后组织获得校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自治区优秀青年专家、四有好老师等一批优秀教学能手开展示范观摩课5次。其中兰小中教授主讲的《西藏药用植物栽培学》积极结合科研实践,课堂生动,信息量大;罗章教授主讲的《食品工艺学(上)》结合自治区的生产实践,接地气,重实践;袁芳老师主讲的《细胞生物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薛蓓副教授主讲的《食品生物化学》师生互动频繁,气氛活跃。通过示范观摩课老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完善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二是组织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找短板寻差距。为了让老师们充分认识教师间能力素质的差距,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提升教学技能的根本动力,学院先后开展了说课、评课系列活动10次。通过组织教学能手开展随堂听课的方式,即使了解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后组织教师专门进行评价。

  四、抓好课程建设 保障教学质量

  一是围绕课程目标,明确了每门课程的负责人,成立了“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梯级课程组,以期在该门课程建设任务和教学任务落实的同时能够加强支持与配合,共同提升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授课效果,避免以前课程松散,教师间支持不畅的弊端。二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安排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且要求核心课程集体备课,并且制定从专业核心课程向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推进的课程建设方案。三是厘清课程体系间关系,加强各类课程间的协同联系,提升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了部分内容在多个课程里重复讲授重复考核的问题。

  五、开展实践教学试点,构建创新教育模式

  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理念的指导下,学院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的改革试点。学院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际,积极构建了以“院级大创-校级大创、校级创新创意大赛-区挑战杯成才杯-全国畜产品创意大赛、全国生命科学竞赛、

  全国挑战杯”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和生涯规划系列辅导报告”为主要抓手,以《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实践》选修课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引导教育体系。今年,学院新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实践》选修课程一门,组织四个年级的同学开展创新创业辅导报告2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动力提升辅导报告1场,参与学生共计5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同时,学院还积极发挥教研室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创新和创业活动,先后带领学生团队先后获得“创青春”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实践挑战中荣获铜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荣获二等奖,首届大学生畜产品创意加工大赛三等奖和最佳组织奖,首届大学生虚拟仿真操作大赛优秀奖,共计200余名同学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中来,为构建我校创新创业引导教育新模式提供了重要探索和参考。

  六、认真总结 统一教育思想 明确教育发展方向

  学院以教学大练兵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认真总结学院教育工作中薄弱环节,寻找对策措施。2018年底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现实理解”、“教育的四个回归的内涵理解与实践”、“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探析”、“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科研培育与评价机制”、“西藏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动力提升途径”八个专题组织开展了研讨会;统一了教学思想,明确加强和改进学院教学工作的七条措施:“建立教师发展规划,推动教师持续提升”、“凝练科研重点方向,拓展团队建设途径”、“构建科研评价机制,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构建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共同推进人培方案修订”、“构建三级实践基地模式,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软件技术,全面增强教学条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