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4月1日正式实施。西藏农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规定》精神,按照《规定》内容逐条对食堂进行督促整改,进一步健全学院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在校师生集中用餐安全。
认真解读,广泛学习宣传。做好《规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收到《规定》后,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先后批示并到相关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要求及时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规定》精神。及时通过校园网、微信群、宣传横幅等途径,在全院师生员工特别是饮食中心工作人员、各食堂经营户中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邀请食品科学学院刘振东老师开展了食堂从业人员对《规定》要求和精神的现场解读培训,确保入脑入心,实实在在落实到食堂经营、管理各个环节。
高度重视,认真对照自查自纠。根据《规定》要求,学院及时对食堂仓库进行了细致检查,逐一核对入库清单是否与库存物资一致,重点检查库存物资生产日期、保质期、存放方式、存放器物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经过检查,未发现违规存放食品和原材料问题。明察暗访,对食品加工、售卖、废物处理等各环节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及时提醒、严令整改。
完善制度,强化长效管理。根据《规定》有关内容,学院及时修改完善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留样制度、洗菜流程、切菜流程、库房进货查验制度、食堂禁止采购和使用的食品及添加剂等相关制度,并均已上墙,使制度得到实实在在的遵守和执行,切实做到制度“上墙、“上心”。
强化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严把食品及原材料进货关,所有食品和原材料进库前必须经饮食服务中心分管副主任亲自查验签字,否则,一律不准进库。坚持每天检查,严格规范食品加工、售卖等各环节。充分依靠学生力量,加入学生维权QQ群,与学生会干部和伙食评查小组学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食堂所有进出门口张贴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申请经费在食堂后厨、库房、售饭间等区域安装监控设备,无死角监控食堂各个环节,切实做到食堂区域公开透明,实现“明厨亮灶”,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院长办公会立项。
规范细节,保障源头管理。规范食堂从业人员个人行为,公开从业人员信息,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佩戴口罩,统一服装,并不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开食堂所有从业人员的个人照片、健康证、厨师证等相关信息。及时与林芝市环保局、药监局联系,由环保局负责对学院食堂餐厨废弃物进行一日一次的集中收集处理。积极推进学院食堂蔬菜供应与农牧民扶贫项目相结合工作,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云丹加措亲自实地考察林芝市蔬菜种植基地,具体了解种植种类和规模、无公害种植、有机肥使用等情况,综合评判之后将筛选合作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以降低蔬菜供应成本,保障蔬菜质量,做到有源可溯,从源头保障食堂食品安全。
下一步,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规定》有关精神,狠抓细节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使食堂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保证食品卫生绝对安全,确保在校师生用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