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教材建设]加强西藏特色乡土教材建设 培养更多适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发布日期:2019-04-10 浏览量:

  作为一所地方农业院校,西藏农牧学院高度重视特色教材建设工作,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结合生源特点、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形成了一大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指向明显的特色乡土教材。多年来,学院共计投入特色教材建设经费238万元,正式出版40本,校内自用48本。

  突出因材施教。结合学院民族学生多、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等特点,学院组织编写了大量藏文工具书、简化版专业课程用书,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学习。与此同时,学院结合分层级教学的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编写了相应的授课教材,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基础汉语》、《大学英语》、《大学藏语文》等。

  突出地方特点。西藏地处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造就了高原农业、林业、水利水电等产业的特殊性。为更好服务地方建设,积极培养靠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下的专门人才,学院鼓励教师结合科研成果,积极开发体现高原生产生活实际特点的本土教材,切实增强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西藏东南部主要植物种子属种检索表》、《西藏野生观赏植物》《西藏特色畜产品加工学》、《西藏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突出实践育人。学院始终牢记“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办学初心,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将实践教学积累下的经验、心得以及相关素材等进行凝练,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地方特点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用书,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土壤学与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西藏高原饲草加工与贮藏实验指导书》、《混凝土重力坝断面结构模型教学试验指导书》等。

  特色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是学院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实践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教师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学院贯彻落实“博学为农、精业兴藏”校训的真实写照。

  在今后的教学中,西藏农牧学院将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大经费支持,凝练教学研究与改革经验成果,编写并出版适合西藏高等教育的系列教学、实验等本土教材,更好服务教育教学,培养更多适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