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援藏干作]扎根高原 心系农院 勇于创新 共谋发展

发布日期:2019-07-31 浏览量:

  2016年7月29日,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1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2名援藏干部,怀着奉献西藏高等教育的一腔热血、揣着教育部和后方高校的殷切嘱托抵达西藏农牧学院。三年来,12名援藏干部积极发挥自身和后方学校优势,坚持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治边稳藏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西藏农牧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出发,始终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等各种困难,在各自岗位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西藏农牧学院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建设。通过集中学习、系统调研、建章立制等环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西藏农学院援藏干部工作例会制度、西藏农学院援藏干部集体活动组织暂行办法,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学习国家教育部自治区各项援藏工作会议文件精神,介绍各高校发展动态,交流本月工作情况,安排下个月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并作下阶段工作部署,有力推动援藏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创新机制,扎实助推人才培养。积极发挥后方学校资源优势,通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协议、图书馆共建协议、承担教学任务、引进内地优秀教师、合作开发教育资源教学资源、推荐学生免试攻读内地高校研究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措施,积极推进西藏农牧学院人才培养。与河海大学建立“3+1”联合培养模式,每年培养4个本科专业共18名本科生;与河海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名;与东北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由援藏干部担任导师,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养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3名。在援藏干部的积极推荐下,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先后接收西藏农牧学院11名本科生攻读免试研究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援藏干部还根据自身专业,共承担13门、357学时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西藏自治区“成才杯”、自治区互联网加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首届畜产品加工创意大赛等多项个人和集体优异成绩;协调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委员会秘书处,将西藏自治区大学生结构竞赛秘书处设在西藏农牧学院。

  多措并举,务实推进师资建设。通过引进内地高水平教师短期支教、推荐教师到内地培养培训、内地高校交流互访、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师资整体素质提升。先后为西藏农牧学院推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名,联系邀请申报柔性引进人才3名,邀请短期支教教师5名,推荐教师攻读研究生6名,培养实验人员18名。为积极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科研和管理水平,援藏干部还发起并举办了弘扬学术百家争鸣的创新论坛——雅尼讲坛,先后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西藏农牧学院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共计25场次,进一步浓厚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为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导师开展系统培训。

  发挥优势,倾力促进科研项目提升。在援藏干部的积极努力和后方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有国家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西藏试验站)国家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西藏实验站)挂牌成立;援藏干部陆光华教授获得2016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150万元,在西藏农牧学院建成高原水环境保护长江学者创新实验室并正式投入使用;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高原动物疫病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的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已经申报。援藏干部主动指导西藏农牧学院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帮助完善项目申报书等,同时还申报并主持科研、教改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4项、校级1项,合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厅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特别是华中农业大学李家奎教授主持的牦牛依普菌素透皮祛虫涂擦剂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邀请3名内地资深专家作为西藏农牧学院《高原农业》编辑顾问,积极为高原农业联系稿源,协助《高原农业》创刊。陆光华教授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人才援助项目,举办高原水资源与水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吸引区内外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到西藏农牧学院与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最新科研成果及学科进展。李家奎教授团队代表西藏农牧学院赴尼泊尔开展动物疫病研究合作交流,掀开我国与西南国家农业科研合作重要一页。

  注重成效,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援藏干部李家奎、蒋如宏等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多次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积极组织参加科技下乡、农民培训、科普宣传、企业结对帮扶,三年来先后培训农牧民3000余人次,帮扶企业10余家,在牧区疾病防控、高原牦牛疾病防控、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包虫病防治、班戈县牧业发展、巴宜区藏猪产业发展、加查县移民搬迁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李家奎教授研发的牦牛依普菌素透皮祛虫涂擦剂在农牧区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牦牛因寄生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深受农牧民欢迎。

  取长补短,着力拓展校际交流。积极推动西藏农牧学院与援藏干部后方高校的交流互动,三年来来校际互访100余人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2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1份(上海交通大学)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协议,1份(南京农业大学),有效增进了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学等资源。

  互融互进,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援藏干部积极融入西藏农牧学院这个大家庭,与广大师生特别是藏族师生打成一片,通过开展“学藏语,解民情”、师生结对帮扶、“三联三进一交友”、走访藏族师生家庭、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积极推进民族互融,促进民族团结,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12名援藏干部的积极努力,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和西藏农牧学院、自治区的高度认可,王春春等6人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第八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