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我院作为第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7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藏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与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技术”项目(实施年限为2008-2010 年)获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项目研究过程中,我院魏学红教授多次深入那曲县和安多县,以草业科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学、生物学、气象学、土壤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的知识原理,通过大量的样带上和固定样点上的野外调查与实验、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及3S 技术等方法,着重研究了藏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及其综合治理,共研发完成2 种主要饲草在一江两河地区种植的技术规程,开发了1 个藏北高寒草地管理系统,在那曲高寒草甸完成鼠虫害控制技术示范区约5000 亩,完成退化草地免耕补播技术示范区约3000 亩。在藏北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方面,集成了高寒退化草地围栏、生态补播、施肥(包括微生物肥料)等综合技术措施,提出了禁牧-休牧-轮牧的牧场管理模式,提出了“中华羊茅+披碱草+早熟禾”的生态补播模式。在高原鼠兔治理方面,通过对D 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灭鼠浓度的筛选,以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架的防治效果对比,发现“D 型肉毒梭菌毒素+鹰架”新型鼠害防控效果最佳。
上述研究成果将为缓解高寒草地退化、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可广泛应用于西藏农区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改良等领域。
(新闻来源/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