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西藏波密县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林芝盆距兰

发布日期:2023-09-06 浏览量:

  近日,西藏农牧学院邢震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罗艳研究员团队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发现并联合命名了兰科植物一新物种——林芝盆距兰Gastrochilus linzhiensis M.K. Li, Y. Luo & Z. Xing(图1)。这是该团队继毛瓣卷瓣兰Bulbophyllum pilopetalum M. K. Li, J. P. Deng & Y. Luo(图2)后在波密县发现的第2个兰科植物新物种。相关研究以《Gastrochilus linzhiensis (Aeridinae, Vandeae, Epidendroideae, Orch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Xizang,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分类学杂志《Taiwania》上。

  盆距兰属全球约有70种,截至2023年4月,我国共记录有48种,是该属的分布中心,西藏记录有8种。该属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区,其中以西南地区居多。
2023年4月,在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对本研究的支持下,西藏农牧学院和版纳植物园科研人员在波密县易贡乡和古乡附近进行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几丛正在开花的盆距兰属植物,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标本鉴定并在盆距兰属分类专家指导下,最终确认其为兰科盆距兰属一新物种。因为该种模式产地在林芝市辖区,猜测巴宜区排龙乡以及墨脱县也有分布,故将其命名为林芝盆距兰Gastrochilus linzhiensis。在形态上,林芝盆距兰近似于锯叶盆距兰和列叶盆距兰,不同之处在于:林芝盆距兰叶尖没有芒,花很小;他们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于唇瓣形态,林芝盆距兰的前唇半圆形(vs.肾形或圆形),唇盘上具2-3个乳头状突起(vs.不具突起),距(后唇)圆锥状(vs.杯状)。

  林芝盆距兰形态特征:附生草本,茎下垂,约30厘米长,纤细,有时分枝,具微小的红紫色斑点。叶互生,二列,狭披针形,0.7-0.8×0.2-0.3厘米,绿色具紫色斑点,先端渐尖,无芒。花序侧生,2-3个,下垂,具2-5朵花。花黄绿色带红色斑点。中面萼片凹,长椭圆形,2.0-2.2×1.0-1.2毫米,先端钝的或圆形,1脉;侧萼片凹,长椭圆形,2.1-2.3×1.1-1.3毫米,先端圆形,1脉;花瓣卵形,2.0-2.2×0.9-1.0毫米,先端钝,1脉。唇瓣2.2-2.4×1.5-1.8厘米,无毛,具一展开的前唇和一囊状后唇;前唇半圆形,1.8-2.0×2.2-2.5毫米,正面无毛,中央具一个增厚的垫状物和2-3个圆形乳头状突起,边缘稍蚀状;后唇圆锥状,向先端狭窄,高2.0-2.2毫米,直径1.8-2.0毫米,正面具一龙骨脊,先端圆形。蕊柱粗短,长约2.0毫米;花药帽具两个室,0.7-0.8×1.0-1.1毫米,圆形;花粉2,黄色,球形,粘盘柄拉长,约1.5毫米。蒴果圆柱形具3脊,0.6-0.7×3-4毫米。

图1 林芝盆距兰生境和解剖图

图2 毛瓣卷瓣兰生境和解剖图

  西藏自治区南部与东南部属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林芝盆距兰的发现对西藏东南部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植物本底资料调查不够充分,将来还可能在该区域内发现更多的植物新物种。

  该研究得到了“西藏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研究”和“新农业科学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XZJYKTTZD008)”项目的支持。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审核:次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