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西藏农牧学院组织召开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研发与转化重点专项 —“西藏河湖水-沙-能非均衡调控与水工程安全关键技术及推广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发布日期:2025-04-01 浏览量:


2025年3月29日,由西藏农牧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等20家单位共同承担的“西藏河湖水-沙-能非均衡调控与水工程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西藏农牧学院隆重召开。作为西藏首个聚焦高原河湖水沙能非均衡调控与水工程安全的大型科研项目,其启动标志着我国在高海拔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领域的研究迈入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研究员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由西藏农牧学院科研处李奇副处长主持,项目课题参与人员及相关专家约 1 20 多人分别参加线下和线上会议。

图为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曹仲华讲话

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曹仲华首先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讲话。她指出,项目团队要紧密围绕党中央和自治区“四件大事”开展攻关研究,希望项目各参与单位能够紧密联系、协调合作,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自治区的水科学研究促进水利行业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图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巩同梁教授作主旨报告

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巩同梁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了《西藏河湖水-沙-能非均衡调控与水工程安全关键技术及推广示范》主旨报告,阐述了项目主要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重点专项五份清单》,为顺利完成该研究任务项目组明确了研究团队、目标任务、考核指标、经费预算执行和年度计划五份清单,分别对七个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及任务分工一一作了详细报告。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特邀咨询专家刘昌明研究员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特邀咨询专家刘昌明研究员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该项目对巩固边疆稳定、促进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支持青藏高原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研究要以系统论和协同论为核心指导思想,注重项目中各子任务之间的协同关系。他提出,研究需从系统的分解与综合角度出发,深入探究系统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在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键过程,要把握研究重点,引入协同论相关技术手段优化研究方法,确保理论基础坚实、问题高效解决,并最终实现七个研究目标的有机整合与协同推进。

项目特邀跟踪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奇,项目特邀财务专家、西藏农牧学院计财处副处长尚涛,西藏农牧学院纪委副处长王元林等受邀出席会议并就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支出与管理、科研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等做了讲解和案例剖析,确保项目启动之初所有研发人员明底线、严纪律、守规矩、知敬畏,在宽松和谐、严肃活泼、保障有力的环境中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潜心刻苦研究。各课题负责人围绕水循环非均衡现象-过程-判识-监测预警-调控与本课题研究内容做了汇报并就项目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项目启动会议会前和会后项目办还组织参加线下会议的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循环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奴下水文站、觉木河流域坡面径流精细化监测实验站、旁多水库、措姆庆湖及西藏农牧学院校属水电站、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就涉及到项目采样、监测、示范等研究内容开展现场调研和安排。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专项处孙明军主任对该项目顺利实施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科技教育人才工作,要求强化科技支撑。该项重点专项紧密结合自治区“四件大事”组织开展七个专题研究,经过多轮论证,遴选了由西藏农牧学院牵头、国内该领域优势团队共同承担研究任务,结合多学科领域力量共同攻关,对项目组已开展的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组准备充分,体现了高站位和大格局,一是瞄准方向,提高站位。该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要担起责任,推动协同联合科研攻关;二是瞄准目标,通力合作。团队间要协同原始创新、协作突破关键技术,取得实用型科技成果;三是瞄准应用场景,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实际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吸纳专家意见完善方案。


图为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会议强调要强化统筹协调与组织实施,在项目任务书框架下按既定节点推进研究。项目组要锚定“顶天立地”目标,联合各课题组等优势团队,发挥多学科交叉作用,开展有组织的重点科技攻关。成果须立足党委、政府要求与行业需求,推动实验室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同时强化经费规范使用与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入,推动水循环与水安全领域科研攻关,整合优势团队,确保项目成果有效支撑西藏水利系统建设与生态保护,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文:王鹏、苏泽西、李孝贤

图:曾祥顺、曾林

审校:巩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