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

发布日期:2020-12-08 浏览量: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 - 2020学年)

 

西藏农牧学院

2020年11月

 

 

目     录

前言............................................................................ 1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3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一)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3

(二)教师教学投入.............................................................. 5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5

(四)教学用房与设备............................................................ 5

(五)图书...................................................................... 5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

(一)专业建设.................................................................. 7

(二)课程建设.................................................................. 9

(三)教材建设.................................................................. 9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9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10

(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0

四、专业能力培养............................................................... 10

(一)目标体系................................................................. 11

(二)优化课程结构............................................................. 11

(三)深化大类改革............................................................. 12

(四)凝练专业特色............................................................. 12

(五)开展第二课堂............................................................. 12

(六)强化思政育人............................................................. 12

五、质量保障体系............................................................... 13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3

(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4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14

六、学生学习效果............................................................... 14

(一)学习满意度............................................................... 15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15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15

七、特色发展................................................................... 16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6

(二)聚焦本科教学,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17

(三)突出就业导向,坚持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17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18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18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8

(三)构建完善教学管理与督导体系............................................... 18

附表:支撑数据................................................................. 20

 

 


 

前言

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征明显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址筹建处”;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其中特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作物学、林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水利水电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教育部“西藏高原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自治区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建有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两条发展主线,坚持为我区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培养所需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建校以来,已培养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区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特色稳固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到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6个(见表1),涵盖农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19个专业大类。2019年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28个(见表1),其中土木工程分两个方向招生。

表1: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所在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

修业年限

是否2019年招生专业

备注

1

植物科学学院

090101

农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2

090102

园艺

农学

农学

四年

 

3

090103

植物保护

农学

农学

四年

 

4

09010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学

四年

 

5

090503

森林保护

农学

农学

四年

 

6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7

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8

动物科学学院

090301

动物科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9

090401

动物医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10

090403T

动植物检疫

农学

农学

四年

 

 

11

090701

草业科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12

资源与环境学院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理学

四年

 

13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理学

四年

 

 

14

071004

生态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15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16

082503

环境科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17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学

农学

四年

 

18

090202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农学

农学

四年

 

19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学

农学

四年

 

20

090501

林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21

090502

园林

农学

农学

四年

 

22

120901K

旅游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23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4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5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6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7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8

082304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9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30

120103

工程管理

工学

工学

四年

 

 

31

食品科学学院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学/工学

四年

 

32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工学

四年

 

33

071002

生物技术

理学

理学

四年

 

34

电气工程学院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工学

四年

 

35

082303

农业电气化

工学

工学

四年

 

 

36

公共教学部

070302

应用化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63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330人,本科生5921 人,专科生80人;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折合在校学生6664.5人。本科生占全部全日制在校学生的93.3%,本科生教育在学院教育层次中占据主要地位。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我校生源质量在数量稳定基础上逐年有所提高,生源结构日趋合理。2020年普高招生计划为2155人(含地方专项计划120人、区内910人、区外15省本科计划815人、部队本科计划110人、普通专升本计划200人)。实际普高完成招生计划为2100人,其中普通高考计划录取1949人,计划完成率为94.55%,较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普通专升本录取151人,计划完成率为75.50%,较2019年录取增加37人。55个计划未完成(6个部队生源本科计划因无人报考未完成,49个普通专升本计划因学生未达分数线未完成)。跨省生源总体较为充裕,区外十五省(市)计划招生815人,实际录取815人,计划完成率100%,较2019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西藏地方专项本科计划120人,实际录取120人,计划完成率100%,持续保持全额完成计划。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围绕发展目标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荣校、人才强校”战略,科学制定、切实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德才兼备、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截止2020年8月,共有在编人员563人(不含11名援藏干部),其中专任教师394人(不包含援藏干部)。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见表2-1。其中教授、副教授16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2.89%。职称结构比例符合教育部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对以教学为主的普

通高等院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

表2-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类别

副高及以上

讲师及以下

合计

人数(人)

169

225

394

比例(%)

42.89

57.11

--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学位结构见表2-2。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 %,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老师共2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12 %。

表2-2: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

类别

博士

硕士

其他

合计

人数(人)

35

229

130

394

比例(%)

8.88

58.12

33.00

--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2.18%;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82%,具体分布见表2-3。

表2-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类别

研究生

本科及以下

合计

人数(人)

245

149

394

比例(%)

62.18

37.82

--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如表5,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37%。36-45岁教师共1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74%。表2-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类别

35岁以下

36-45

46以上

合计

人数(人)

163

129

102

394

比例(%)

41.37

32.74

25.89

--

 

 

(二)教师教学投入

截止到2020年8月,专任教师394人(不含柔性引进人才和外聘硕士生导师),全日制在校生折合6664.5人,生师比16.9:1。由于师资条件有限,学校实行了课程教师归口制度,规定每名教师最多承担2-3门课程的教学,且每门专业课不少于2名任课教师,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等基本文件。

严格落实教授授课制度,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和单位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19-2020学年全校开设课程1240门次,专业课程662门次,专业课由教授承担教学任务72门次,主讲本科生专业课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为78%,专业课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1%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多措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大幅改善,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教育经费投入29897.83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6036.4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支出0.95万元。本科实践教学经费478.80万元,本科实验经费177.8万元,本科实习经费150万元,生均实践经费0.1271万元。

(四)教学用房与设备

学校占地861928.05m2,生均占地135.84m2。学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322.32m2,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75219.14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95m2,其中实验室面积为29254.80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4.61m2,图书馆面积为7462.12m2。宿舍面积53652.9m2,生均宿舍面积为 8.46m2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值18,771.1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82万元。2019-2020学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462.42万元。信息化设备资产4,771.36万元,其中软件1,013.67万元。

(五)图书

学校现有馆舍面积7462.12m2,拥有馆藏纸质图书569122册,电子图书1406331种(册);电子期刊14167种,生均图书85.3 册(纸质)。截止2019年12月31日,新购纸质图书53983册(包含捐赠图书),电子图书6331种(册),生均年进书量8.1册(纸质),当年图书流通量25413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1677871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724543次,详细数据见表3。

截止2020年9月30日,图书馆纸本图书超过56.9万册(超过9万种),电子图书本地资源库达140.6万种,同方学术期刊8350余种,博士、硕士论文4753206篇,万方学术期刊8267种,学位论文6556921篇,银符考试题库题量超过13万余套,博看电子期刊网在线期刊近3000种,使用“百链(Medalink)”统一检索平台进行本地和远程学术搜索,并提供云图书馆各种资源的远程传递。2020年新购大学生素质教育O2O资源服务平台、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orldlib人工智能在线咨询平台3个数据库,新试用当当云阅读、大学生思政资源服务平台、科慧Sci-Fund、万方选题外文学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FARS)、文泉学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服务平台、布瑞克农业数据终端服务、外文农业特色服务平台8个数据库,可供使用的数据库达53个。能供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万册(种),纸本与电子期刊16000余种,并能提供外文书和外文刊的远程云图书馆资源传递,本地存贮空间达150TB。

 

表3: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统计

年度

折合在校生数(人)

图书总量(册)

生均图书

(册/人)

当年新增图书量(册)

生均年进书量

(册/人)

电子期刊(种)

纸质图书

电子

图书

纸质

图书

电子

图书

纸质

图书

电子

图书

纸质

图书

电子

图书

2019-2020

6664.5

569122

1406331

85.3

211

53983

6331

8.1

0.9

14167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现有信息点4700多个,接入校园网用户IP数量达7700多个。校园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院绝大部分楼宇,公网出口4.1G,教育网出口200M,总出口带宽4.3G、核心设备冗余、拥有47台各类服务器,包含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等各类应用、实现实名制入网管理、上网行为记录、流量管理。2020年,完成校园信息系统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采购配置,以及数字化校园软件系统多个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升级安装部署,启用迎新系统进行迎新工作;采购了腾讯企业邮作为学校EDU教育邮箱,为全体教职工和在校生开通了教育邮箱,为相关单位开通了业务邮箱;更新了两台UPS的电池组,为校园网络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供电保障;原有校园网络电信出口的出口带宽增加了2G。社会服务方面,协助完成了林芝市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电在我校组织的电力行业鉴定考试工作。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研究改革计划,持续加大对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十三五以来,学校共立项264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合计投入经费共1763.1万元,其中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02项,经费投入234.7万元;教师实战实训项目50项,经费投入50万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6项,经费投入328万元;各类专业建设项目41项次,经费投入802万元;新工科建设项目3项,经费投入75万元;课程建设项目43项,经费投入181.4万元;教材建设10项,经费投入62万元。

(一)专业建设

西藏农牧学院是以农林牧水电为主的高等农业院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农院特色的“农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建设贯彻“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鼓励交叉、适应需求”的思路,着眼于西藏农牧林水电行业发展和“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要求,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构建学科专业群,积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一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出台《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明确将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作为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学校坚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兼顾学科专业隶属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挖掘现有资源潜能,稳妥调整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以“类—群—专业”为构架的专业体系建设新模式。二是组织实施双万计划。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西藏特点、学院优势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立足办学实际,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9个一流专业。截止目前,我校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林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三是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紧紧围绕西藏产业需求,主动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认真落实“五个突出”“四个基地”发展战略,根据“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鼓励交叉、适应需求”的发展思路,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进一步突出品牌专业,优化升级传统专业,积极筹备申报新兴专业,形成了多专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截止目前,已获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详见表4-1至4-6)。

 

 

表4-1: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名称

类型

林学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表4-2:教育部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类型

农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

林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

动物科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

 表4-3: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专业名称

备注

农学

复合应用型

林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医学

实用技能型

动物科学

实用技能型

表4-4: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生态学

2

动物科学

3

水利水电工程

4

农学

表4-5: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林学

2

水利水电工程

表4-6:一流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级别

1

农学

国家级

2

林学

自治区级

3

水利水电工程

自治区级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治区级

5

动物科学

自治区级

6

食品科学与工程

自治区级

7

草业科学

校级

8

生物技术

校级

9

农林经济管理类

校级

(二)课程建设

不断突出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推动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改革。一是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和精炼现有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30%-40%),按照《西藏农牧学院创新创业改革方案》的要求,新修订了《西藏农牧本专科生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西藏农牧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明确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社会活动等纳入学分制进行管理。二是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相似课程进行交叉整合,以植物生产类为试点,探索建立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程。三是推进学院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优质课程资源,以更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助力学院转变发展。四是积极推进慕课建设,搭建了以超星、优课联盟、智慧树等平台为主体,以自建课程为补充的在线课程资源,制作并推荐了自治区级“金课”14门。

(三)教材建设

不断规范了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严格教材准入,确保使用教材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政治纪律。大力推动乡土教材设,积极开展部分特色课程的藏语版自编教材和实践指导用书的编译工作,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不断锤炼教材内容,突出高原特色、西藏特点,努力让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截止目前,全院累计编写各类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乡土教材65本,其中实验实训指导书25本、专著15本。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坚持以本科教育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教、学、研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全面落实“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以及“北京指南”,学校人才培养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适应度进一步提升,项目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应用。截止目前,学院已结题“新工科”项目3项,2019-2020年新立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国家级“新农科”项目5项,项目推荐入选率100%,入选数量在全区高校中名列第一,与全国多所高校一起名列第二。获批自治区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立项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3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成果,2017年学校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形成了诸如教学项目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做好自治区级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2020学校积极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认定工作,共有25项成果入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余6项成果列为后续培育项目。其中特等奖9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狠抓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回归学校关于“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

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通过学分制改革,积极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适当放宽了转专业限制,允许学生在专业大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实践教学形式日益丰富。2019-2020学年共计完成实验教学5500余学时,课程认知实习1100余人次,课程教学实习4250余人次,开展集中实习2200余人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1092篇,其中31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西藏农牧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规定》。2020年,学校安排学生学科奖赛85万元,资助300人次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先后在西藏自治区2020年(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等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组织申报了2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1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切实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日趋规范、规章制度日趋完善。修订了《西藏农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教学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了校级实验室安全检查小组,编制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实验知识小画册》,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创业文件要求,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多渠道、多次层、多维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成才杯等赛事的引领推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科专业竞赛、创业模拟以及交流活动。

一是积极推进双创载体建设。由区人社厅、财政厅与我校三家共建的“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建设经费556.9万元,其中2019年以来共投入75万元。2019年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入驻项目41个项目团队,新参与创业学生120余人。2019年9月,由区内七所高校积极参与的“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在我校正式揭牌。同时,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展校外合作,现已与西藏阿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拉萨市科技众创空间等多家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积极加入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成为成员单位。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有校内1名专职创业导师、9名兼职创业导师获得SIYB资格证书,30余名兼职创业导师从事创业指导具体工作。同时,为大力强化我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为学生服务能力与水平,2020年3月,组织我校18名教师参加“高校创业指导专题培训班”,2020年4月,组织我校8名教师参加“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初级培训班”。三是建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我校创业指导课数量为8课时,学分数为0.5学分,专业创业指导教师11人,统一使用规定教材。我校还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校内创业项目扶持、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对有创业愿望学生提供“一对一”专门指导服务,效果良好。2019-2020学年,我校与林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4期,共计培训我校2021届毕业生100名。

学校紧紧围绕西藏地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力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开发“双创”教育新动能,逐步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云端朗郡核桃”项目团队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BIM智绘农创建筑设计”项目团队荣获此次大赛铜奖。在“2019年林芝市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我校“围绕藏猪产业技术服务,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项目获得一等奖,“新农高原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林芝市巴宜区随心空调有限公司”“、林芝市巴宜区智绘农创建筑, 设计有限责任公司”3个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林芝市巴宜区随心空调有限公司”项目获得网络人气奖,我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在大赛意向投资环节,“围绕藏猪产业技术服务,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农高原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公司”2个项目获得意向投资。2020届应届毕业生中23名已成功注册企业,实现创业就业。

四、专业能力培养

(一)目标体系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生态、高原农业”发展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优化课程结构

紧密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学分制改革,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努力构建更适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体系,落实学校转型发展各项要求,着力破解整体课时过多、模块分布不均,课程比例失调的问题,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大模块,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三)深化大类改革

强化多学科培养,探索“类—群—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按照专业大类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专业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规范课程名称,对教学要求相同的课程,统一名称、学分。在执行培养基本规格的前提下,科学设计选修课程体系,扩大学生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增加选修课程,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凝练专业特色

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认证,梳理专业核心课程;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以一流专业建设、新农科、新工科项目建设为引领,不断凝练专业特色。

(五)开展第二课堂

加强校园“第二课堂”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造平台。2019-2020学年,学校对2个“五四红旗团总支”、13个“五四红旗团支部”、6个“优秀学生社团”、268名“优秀团员”、100名“优秀团干部”,121人“优秀学生社团成员”以及2019年度共青团校外获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发放金额近26万;8月印发《共青团西藏农牧学院委员会关于表彰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选拔赛获奖作品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决定》(藏农院团字〔2020〕6号),对25件获奖作品,8名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同时,积极推荐我校先进集体和个人参与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1个班级团支部(动物科学2017级本科二班)获得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名同志(次仁措、秦丽)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团干”荣誉称号,2名学生(程秀峰、次旦罗布)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1名学生(沙买朝)获得“西藏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六)强化思政育人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训任务,组织老师参与西藏自治区“四讲四爱”宣讲员培训,教育部组织的每周五的“周末理论大讲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的培训,并积极探索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内容融入到思想政理论课教学中去(因我校以理工农科为主,无条件单独开设此课程),同时还积极派遣思政教师到外地进行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使思政教师进一步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认真完成十九大报告、三中、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西藏第七次工作座谈会精神、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宣讲工作,做到各学院都有专门教师负责。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我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同时宣传部思政教研室“名师工作室”还依托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览馆向学校各部门教职工、学生及社会单位人员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本年度共宣讲46场次,并受到社会各单位的一致好评。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辅队伍建设、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保障及工作评价中,坚持向教学一线、向教师队伍倾斜,真正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学院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二级学院(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及以上教学工作会议,认真分析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具体的落实意见;推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并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开展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及向上级推荐工作,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加强督导制度建设,建立了完备的评价体系、检查体系、评课体系。一是修订出台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办法》、《西藏农牧学院停课规定》、《西藏农牧学院试讲规定》、《西藏农牧学院教案编写规范要求》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建立起完备的“一考三评”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分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和教师业务考试。考评方式为线下评价和线上评价,线下评价分为同行评价、教学督导(领导)评价、单位评价三类。线上评价为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分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评价。三是建立, 了教学检查体系建设。教学检查分为开学前教学准备检查、开学初期教学秩序检查,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情况抽查,中期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随时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保证教学质量。四是在评课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专门出台《西藏农牧学院停课规定》,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普通教师听课做了详细规定。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学时,主管教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8学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部)县处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二级学院(部)主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校级教学督导听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学时,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教研室正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入职三年内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其他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

(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秩序大整顿,深入落实“一考三评”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丰富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构建完善的教学督评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新进展。先后起草下发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西藏农牧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实施方案》、《西藏农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价细则》三个文件,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更好开展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选聘新一届校级教学督导11人,全院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以及领导干部累计听课门次达到1600余次,向教师个人反馈各类意见建议110余件次。印发了《教学督导工作办法》、《教师试讲规定》、《听课规定》、《教案编写规范要求》等文件,教学督导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更加完善;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先后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验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微课比赛等多项活动,全院140余名教师参赛,36名教师获奖,累计发放奖金4万余元。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积极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管理流程,推动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充分发挥教学单位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构建以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专项抽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力度;完善教学工作沟通协作机制,强化与各职能处室、各教学单位的沟通协作,着力打通学生信息、学籍管理、课程安排、设备维修、教室使用、学科竞赛、实验实训等工作堵点,定期召开碰头会、协调会、推进会,协调解决有关工作问题。上述举措确保了日常, 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根据教育部、自治区统一安排,按照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详细制定《西藏农牧学院在线教学运行工作方案》,先后于3月24日召开在线教学工作推进会,于4月21日召开学生返校后教学工作部署会,认真安排部署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为保障教学工作平稳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有关要求,学校于2月中旬开始筹备线上教学工作,并于3月9日正式开课,开课前全院各单位累计建立各类课程教学群447个,上传视频2391个、电子书281本(章),PPT1249份,作业852份。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共开出在线课程459门次,占同期应开课程总数的95%以上,课程涉及授课教师244人,95%以上学生参加了在线学习。4月30日学校开始部分恢复线下教学,为认真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学校下发了《关于做好学生返校后各项教学工作的通知》,在区别对待“全部参与在线教学、部分参与在线教学、未参与在线教学”三类学生的基础上,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线下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不断线、管理不出乱、质量不打折”的目标。结合自治区教育厅对毕业生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积极筹划和制定毕业班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按照“学院主体、灵活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督促指导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环节工作任务。提前就学生毕业审核、毕业证书发放等相关工作进行沟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预案,确保了2020届毕业生按时毕业。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学校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注重全方位满足学生良好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学习需要,学生满意,学以致用”成为广大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广大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逐渐形成了“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教学运行平稳有序,课堂教学出勤率、自习率保持较高水平,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生体能测试、专升本考试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统考通过率逐年提高。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2020届应届本科生共计1484人,其中完成规定教学计划获得毕业资格的共1484人,毕业率100%。共计1363人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授予率91.85%,体质测试达标率81.6%。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1.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9-2020学年,学校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或深造总数81人。其中考取校外研究生73人,校内6人,境外2人。

2. 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2020学年,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1484人,其中初次就业1207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1.33%。本科就业毕业生中,其他录用形式就业471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69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54人,国家基层项目6人,升学79人,自主创业20人,应征义务兵1人,自由职业3人,科研助理1人,出国、出境2人。2020年我院就业工作实现了几个新突破:一是初次就业率较去年增加5.19%;二是区外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区外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20余人;三是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0%;四是自主创业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

3.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长期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吃苦、爱劳动、肯学习,综合素质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据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较高,对学院毕业生整体印象为优良,用人单位尤其赞赏学院毕业生具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基层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都成为了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

七、特色发展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西藏农牧学院坚持以“高原农业、高原生态”两条学科主线牵引教学为主体,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进步,在坚持办学初心中形成了浓郁的高原、民族和行业特色,逐步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培养了具有时代和地域特点的西藏建设人才队伍,缔造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服务平台、科研队伍和科研成果,形成了成熟的具有地缘特点的教育治理体系。2019-2020学年,学校聚焦发展,深化改革,全力实施本科教育振兴计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振兴工作,不断巩固和夯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

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养“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加强“五观两论”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构建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社会活动同向同行、相互补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用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心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

坚持不懈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西藏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阵地。西藏存在的特殊矛盾,决定了我区高校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的重点领域,是我们同以十四世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勢力之间争夺下一代、争夺接班人的灵魂工程。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贺信的党中央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大力宣传总书记对西藏和各族干部群众的特殊关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教育,加强藏汉一家亲史、藏汉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史、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史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筹建精神”教育,使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牢敢于同十四世达赖集团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力量。

(二)聚焦本科教学,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构建完善保障机制,积极引导更多资源流向和服务本科教学,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压舱石和拿手戏。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把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和学校本科振兴计划相结合,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聚焦到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上来,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扎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积极推动学校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材资源、设施资源以及服务资源。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开展“课堂革命”,通过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适度收紧学业要求,全面落实合理增负,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提要求、压担子、要成绩,教育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三)突出就业导向,坚持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认真分析研判当前就业形势,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着力构建以“类—群—专业”为构架的专业体系建设新模式,努力打造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资源环境类、水利电力工程类、食品加工类、农林管理类等6个外有产业链内有学科链的专业群,不断提升招生就业的指向性。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新回归学校关于“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比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作业做在农田、果园、牧场、电站和工厂中,确保学生掌握真知识,学到真本领。深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不, 断改进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 , 加快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为学生深度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条件。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落实“引进来, , ”与“走出去”战略,不断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学院、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待激发等。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将深入推进如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坚持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优势专业,整合同类专业,拓展新专业,积极推动新工科、新农科专业发展,严格控制本科专业总量,争取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坚持以“统筹规划、加强特色、分类指导、争创一流”为指导方针,分批、分层进行课程滚动建设,选拔建设一批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一流课程。按照“体现个性需求,培养创新能力”的思路不断完, 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机制上形成从基础人才、优秀人才到拔尖人才的培养体系,在条件上逐步健全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在举措上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环境上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加快建设体现产业需求、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建设5个左右特色明显的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0个左右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与就业培训基地,努力实现专业覆盖全面、功能设施齐备、教学效果良好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校内教学实验室整合调整工作,进一步理顺职权,明确功能,确保有效利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按照“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工厂、早进社会”的要求,多层次、多方位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切实强化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切实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实践教学指导与考评专家组,对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内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开展考评与抽查评审,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把毕业出口关。

(三)构建完善教学管理与督导体系

着力构建完善学分制管理体系与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本科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本科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全面打通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认真落实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快智慧教室、标准化考场、超星“一平三端”平台以及校园网络软硬件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评估体系,着力构建完善“线上评教与线下评教、同行评教与学生评教、校内评教与校外评教”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现有教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善教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教学质量信息收集、评价、反馈方式。按照“标准明确、过程控制,持续优化、监督改进”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评估有依据、有内容、有反馈、有奖惩,引导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中。

 

 

 

附件    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90.9%

表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专科生数

在校生总数

函授人数

折合在校生数

5921

330

14

80

6345

1405

6664.5

注:折合在校生数=5921+80+330*1.5+14*2+1405*0.1=6664.5

2、教师数量及结构

表2-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类别

副高及以上

讲师及以下

合计

人数(人)

169

225

394

比例(%)

42.89

57.11

--

 

表2-2: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

类别

博士

硕士

其他

合计

人数(人)

35

229

130

394

比例(%)

8.88

58.12

33.00

--

 

表2-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类别

研究生

本科及以下

合计

人数(人)

245

149

394

比例(%)

62.18

37.82

--

 

表2-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类别

35岁以下

36-45

46以上

合计

人数(人)

163

129

102

394

比例(%)

41.37

32.74

25.89

--

 

 

 

3、生师比= 6664.5/394=16.9:1                       

4、专业设置情况

表3: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所在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

修业年限

是否2019年招生专业

备注

1

植物科学学院

090101

农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2

090102

园艺

农学

农学

四年

 

3

090103

植物保护

农学

农学

四年

 

4

09010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学

四年

 

5

090503

森林保护

农学

农学

四年

 

6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7

120302

农村区域发展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8

动物科学学院

090301

动物科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9

090401

动物医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10

090403T

动植物检疫

农学

农学

四年

 

 

11

090701

草业科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12

资源与环境学院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理学

四年

 

13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理学

四年

 

 

14

071004

生态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15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16

082503

环境科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17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学

农学

四年

 

18

090202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农学

农学

四年

 

19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学

农学

四年

 

20

090501

林学

农学

农学

四年

 

21

090502

园林

农学

农学

四年

 

22

120901K

旅游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

四年

 

23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4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5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6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7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8

082304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29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工学

工学

四年

 

30

120103

工程管理

工学

工学

四年

 

 

31

食品科学学院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学

四年

 

32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工学

四年

 

33

071002

生物技术

理学

理学

四年

 

34

电气工程学院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工学

四年

 

35

082303

农业电气化

工学

工学

四年

 

 

36

公共教学部

070302

应用化学

理学

理学

四年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771.14万元/6664.5=2.82万元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462.42万元

7、生均图书=569122册/6664.5=85.3册

8、电子图书种数=1406331  电子期刊种数=14167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3322.32+75219.14)m2/6345=13.95m2

生均实验室面积=53652.9m2/6187=8.46m2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6036.48万元/6345=0.95万元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9897.83万元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77.8万元/6345=0.0280万元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50万元/6345=0.0236万元

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806.6万元/6345=0.1271万元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专业课)=662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表4:本科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校内专业名称

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

实践学分比例(%)

农学

199.5

44

22.06

园艺

199

40

20.10

植物保护

196.5

42

21.37

农林经济管理

174

31

17.82

农村区域发展

186.5

31

16.62

森林保护

195.5

37

18.93

生物技术

177.5

29

16.34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1.5

27

14.10

食品质量与安全

177.5

30

16.90

土木工程

199.5

39

19.55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202

34

16.83

水利水电工程

204.5

41

20.05

能源与动力工程

195.5

28

14.32

农业水利工程

202.5

39

19.26

给排水工程

198.5

34

17.13

工程管理

193.5

36

18.6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98.5

36

18.14

林学

182

37

20.33

环境科学

186

34

18.28

农业资源与环境

175

27.5

15.7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83.5

32

17.44

园林

192.5

37

19.22

环境工程

179.5

33

18.38

生态学

192

33

17.19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160.5

34.5

21.50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81.5

33

18.18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87

35.5

18.98

旅游管理

169

30.5

18.05

草业科学

183.5

30

16.35

动物科学

209

37.5

17.94

动物医学

206.5

40

19.37

动植物检疫

189.5

36

19.00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5

40

19.8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78

26

14.61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179

29

16.20

应用化学

169.5

32

18.88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表5:本科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校内专业名称

总学分数

选修课学分数

选修学分(%)

农学

199.5

24

12.03

园艺

199

23.5

11.81

植物保护

196.5

22

11.20

农林经济管理

174

18.5

10.63

农村区域发展

186.5

22

11.80

森林保护

195.5

17

8.70

生物技术

177.5

43

24.23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1.5

57

29.77

食品质量与安全

177.5

9

5.07

土木工程

199.5

9.5

4.76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202

14.5

7.18

水利水电工程

204.5

10.5

5.13

能源与动力工程

195.5

15

7.67

农业水利工程

202.5

12.5

6.17

给排水工程

198.5

19

9.57

工程管理

193.5

12.5

6.46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98.5

23

11.59

林学

182

46.5

25.55

环境科学

186

19

10.2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75

19

10.8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83.5

24

13.08

园林

192.5

7

3.64

环境工程

179.5

8

4.46

生态学

192

19

9.9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160.5

15

9.35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81.5

20

11.0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87

14

7.49

旅游管理

169

19

11.24

草业科学

183.5

27

14.71

动物科学

209

41

19.62

动物医学

206.5

19

9.20

动植物检疫

189.5

21

11.08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5

12

5.9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78

16

8.99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179

20.5

11.45

应用化学

169.5

21

12.39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78%

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全校及分专业)

表6: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校内专业(大类)名称

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

教授开课门数

百分比

草业科学

23

4

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3

3

9%

动物科学

27

6

22%

动物医学

24

4

17%

动植物检疫

13

2

15%

给排水工程

7

0

0%

工程管理

13

0

0%

环境工程

1

0

0%

环境科学

11

2

18%

林学

28

3

11%

旅游管理

12

0

0%

能源与动力工程

30

2

7%

农村区域发展

29

1

3%

农林经济管理

24

3

13%

农学

29

3

10%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19

0

0%

农业水利工程

28

7

25%

农业资源与环境

16

1

6%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2

0

0%

森林保护

6

3

50%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9

1

11%

生态学

24

2

8%

生物技术

23

2

9%

食品科学与工程

21

1

5%

食品质量与安全

22

1

5%

水利水电工程

29

6

2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0

1

5%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

0

0%

土木工程

13

0

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7

3

43%

应用化学

16

0

0%

园林

25

3

12%

园艺

27

2

7%

植物保护

26

6

23%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4

0

0%

总计

662

72

11%

注:教授授课门数为0的专业无教授

 

19、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及分专业)

表7-1:西藏农牧学院实验室一览表

, ,

实验场所名称

所属单位名称

性质

共建情况

使用面积    (平方米)

电机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50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5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50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否,

150

电路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50

高压电技术, 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805.5

电气工程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550

金工实习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

实习场所

90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电气工程学院

实习场所

80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0

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0

生理生化

食品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20

分子生物学

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360

水力学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1647

工程测量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84

工程制图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112.92

水文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23.4

建筑材料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92.35

工程地质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46.08

水工结构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443.47

农水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60

水处理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23.04

路桥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32.44

土力学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84.5

材料力学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96.8

热动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520.6

水电数值模拟与仿真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实验室

270

高原水利发电实验室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实验室

1320

西藏高原资源昆虫与应用昆虫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58

植物病理及微生物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228

会计模拟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63

高原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3.2

园艺学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0

高原植物栽培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0

高原植物遗传与育种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20

企业模拟经营实验室

植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0

实习果园

植物科学学院

实习场所

16000

实习农场-设施蔬菜实习基地

植物科学学院

实习场所

6500

植物科学学院实习农场

植物科学学院

实习场所

20010

园林植物与工程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手绘)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10

西藏景观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资源与环境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环境科学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森林培育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林木种子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90

森林计测与防火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综合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高原土壤与植物营养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气象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植物学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5

基础化学实验室1

公共教学部

基础实验室

88

基础化学实验室2

公共教学部

基础实验室

87

应用化学实验室1

公共教学部

基础实验室

87

应用化学实验室2

公共教学部

基础实验室

50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494.7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255.87

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234

家畜解剖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318.1

兽医生理与药理学

动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09.4

多媒体显微互动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12

兽医病理与组胚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基础实验室

186.35

兽医微生物与传染病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09.4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05

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460.25

高原草地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15

高寒草地保护与培育实验室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15

高原动物疫病预防与检测中心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实验室

169.12

 

表7-2:西藏农牧学院实践实习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面向校内专业

地址

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人)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人次)

教学实习农场

1973

农学

农牧学院外

80

90

教学实习牧场

1973

动植物检疫

农牧学院外

80

80

教学实习果园

1973

林学

农牧学院外

80

80

教学实习电站

197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农牧学院外

80

80

资源与环境实习基地(林木园)

2018

园艺

农牧学院外

50

50

西藏濒危园林植物培育基地建设

2012

植物保护

农牧学院外

50

80

林学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2012

林学

农牧学院外

30

120

水保(降雨大厅)

200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牧学院外

1000

0

农学拉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009

农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2

66

巴宜区人民政府

2016

农林经济管理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25

50

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东嘎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

农村区域发展

米林县羌纳村娘龙村

38

38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2016

食品质量与安全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35

70

西藏林芝市贡布乳业有限公司

2016

食品科学与工程

林芝市生物科技产业园

40

80

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

生物技术

拉萨经济开发区林琼岗路6号

20

45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6

生物技术

林芝市巴宜区德吉路

30

60

藏药材种植基地

2014

食品科学与工程

林芝市巴宜区

38

38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食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2019

食品科学与工程

林芝市巴宜区

38

38

林芝地区园林局苗圃

2007

园林

林芝市巴宜区

37

37

大峡谷景区

2010

旅游管理

大峡谷景区

50

150

南伊沟景区

2010

旅游管理

南伊沟景区

48

147

西藏民俗第一村

2010

旅游管理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20

60

巴松措景区

2010

旅游管理

巴松措景区

20

60

林芝博泰大酒店

2010

旅游管理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18

54

五洲皇冠大酒店

2010

旅游管理

林芝市巴宜区

17

51

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

2016

旅游管理

林芝市米林县

21

63

西藏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2019

林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0

60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2019

生态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0

60

林芝林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19

旅游管理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38

38

西藏林芝仙草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19

生态学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30

100

日喀则地区造林育苗技术研究应用与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基地

2014

草业科学

日喀则市环城路西侧规划六号路北侧

25

75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014

农业资源与环境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农牧科学院

40

120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

2014

农村区域发展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林木科学院

40

40

西藏碧水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18

林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60

300

郎县农牧局

2013

动物科学

林芝市朗县

90

300

动物医学专业林芝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013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60

300

西藏尼达自然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2015

动物医学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路4号

30

100

西藏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5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巴宜区

60

120

夏龙养殖场

2016

动物科学

米林县羌纳乡夏龙村

30

100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2019

动物医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30

100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2019

动物医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38

100

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

2019

动物医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0

160

西藏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2019

草业科学

西藏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30

100

拉萨新希望事业有限公司

2019

动物科学

拉萨新希望有限公司

30

100

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9

动物科学

那曲市嘉黎县

50

150

林芝银丰科技有限公司

2018

动物科学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30

100

西藏日喀则市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

动物科学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30

100

林芝雪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7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30

100

西藏天牧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8

动植物检疫

林芝市巴宜区

30

100

西藏工布江达蕃腾农牧公司

2018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

38

79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2018

动物科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50

150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5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巴宜区

80

160

雏鹰农牧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2015

动物科学

林芝市八一镇嘉龙步行街

35

60

西藏林芝嘎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2016

动物医学

林芝市巴宜区

75

75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2017

动物科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72

64

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7

动物科学

那曲市迎宾路国家农业科技园

30

60

西藏宇之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0

动物科学

西藏拉萨市藏大东路

60

100

正邦集团中农正邦有限公司

2020

动物科学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喜盈门国际大厦

30

80

巴宜区农业农村局

2020

动物科学

林芝市巴宜区

45

150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巴河发电公司

20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30

60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林芝变电站

20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林芝市巴宜区

45

100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波密变电站

20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林芝市波密县

30

100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朗县变电站

20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林芝市朗县

60

200

多布电站

2016

农业水利工程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30

60

奴下水文站

2013

给排水工程

林芝市巴宜区

60

200

巴河发电公司

2013

水利水电工程

林芝市巴宜区

45

150

 

20、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8: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校内专业名称

应届毕业生数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毕业率(%)

全校

1484

0

1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5

0

100

生物技术

42

0

100

生态学

43

0

100

能源与动力工程

43

0

1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7

0

100

土木工程

40

0

100

水利水电工程

80

0

100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38

0

100

农业水利工程

43

0

100

环境科学

40

0

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76

0

100

食品质量与安全

42

0

100

农学

66

0

100

园艺

87

0

100

植物保护

42

0

1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40

0

10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39

0

100

动物科学

66

0

100

动物医学

92

0

100

动植物检疫

46

0

100

林学

69

0

100

园林

55

0

100

森林保护

37

0

100

草业科学

72

0

100

农林经济管理

71

0

100

农村区域发展

47

0

100

旅游管理

56

0

100

 

21、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9: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 ,

校内专业名称

应届毕业生数

授予学位数

学位授予率(%)

全校

1484

1363

91.8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5

34

97.14

生物技术

42

38

90.48

生态学

43

42

97.67

能源与动力工程

43

33

76.7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7

66

85.71

土木工程

40,

38

95.00

水利水电工程

80

66

82.50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38

38

100.00

农业水利工程

43

37

86.05

环境科学

40

38

95.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76

71

93.42

食品质量与安全

42

37

88.10

农学

66

63

95.45

园艺

87

73

83.91

植物保护

42

40

95.24

农业资源与环境

40

40

100.0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39

37

94.87

动物科学

66

62

93.94

动物医学

92

88

95.65

动植物检疫

46

45

97.83

林学

69

63

91.30

园林

55

53

96.36

森林保护

37

32

86.49

草业科学

72

67

93.06

农林经济管理

71

70

98.59

农村区域发展

47

43

91.49

旅游管理

56

49

87.50

 

22、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10: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校内专业名称

应届毕业生数

应届就业人数

初次就业率(%)

全校

1484

1207

81.3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5

29

82.86

生物技术

42

31

73.81

生态学

43

35

81.40

能源与动力工程

43

30

69.7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7

70

90.91

土木工程

40

32

80.00

水利水电工程

80

69

86.25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38

37

97.37

农业水利工程

43

32

74.42

环境科学

40

35

87.50

食品科学与工程

76

55

72.37

食品质量与安全

42

31

73.81

农学

66

56

84.85

园艺

87

77

88.51

植物保护

42

33

78.57

农业资源与环境

40

36

90.0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39

32

82.05

动物科学

66

55

83.33

动物医学

92

76

82.61

动植物检疫

46

43

93.48

林学

69

63

91.30

园林

55

42

76.36

森林保护

37

26

70.27

草业科学

72

57

79.17

农林经济管理

71

41

57.75

农村区域发展

47

34

72.34

旅游管理

56

50

89.29

 

23、体质测试达标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11:体质测试达标率

专业

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全校

5717

4664

81.6%

草业科学

288

253

87.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19

266

83.4%

动物科学

293

223

76.1%

动物医学

290

237

81.7%

动植物检疫

82

65

79.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4

25

73.5%

工程管理

69

50

72.5%

环境工程

89

74

83.1%

环境科学

79

68

86.1%

林学

204

173

84.8%

旅游管理

177

154

87.0%

能源与动力工程

161

124

77.0%

农村区域发展

153

125

81.7%

农林经济管理

218

186

85.3%

农学

243

211

86.8%

农业电气化

76

59

77.6%

农业水利工程

159

125

78.6%

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

96

8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76

65

86.0%

森林保护

81

61

75.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116

104

89.7%

生态学

211

182

86.3%

生物技术

154

106

68.8%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7

157

79.7%

食品质量与安全

166

130

78.3%

水利水电工程

314

245

78.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56

140

89.7%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45

38

84.4%

土木工程

231

188

81.4%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64

59

92.2%

应用化学

82

63

76.8%

园林

198

154

77.8%

园艺

247

185

74.9%

植物保护

160

130

81.3%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76

67

88.2%

畜牧兽医

89

76

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