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学校概况
1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2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1.3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1.4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2.2 教师教学投入
2.3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4 教学用房与设备
2.5 图书
2.6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3.1 专业建设
3.2 课程建设
3.3 教材建设
3.4 教学研究与改革
3.5 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3.6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4 专业能力培养
4.1 目标体系
4.2 优化课程结构
4.3 深化大类改革
4.4 凝练专业特色
4.5 开展第二课堂
4.6 强化思政育人
5 质量保障体系
5.1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5.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3 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5.4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6 学生学习效果
6.1 学习满意度
6.2 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6.3 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7 特色发展
7.1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7.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3 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7.4 推动产教协同育人
8 需要解决的问题
8.1 加强专业建设
8.2 加强课程建设
8.3 加强实践教学
8.4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附件-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
2、教师数量及结构
3、生师比
4、专业设置情况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7、生均图书
8、电子图书种数
9、电子期刊种数
1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1、生均实验室面积
1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3、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5、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6、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
17、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专业课)
18、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19、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20、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21、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全校及分专业)
22、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及分专业)
23、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24、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全校及分专业)
25、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26、体质测试达标率(全校及分专业)
学校概况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70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1.7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自治区级(含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学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评聘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实施六项任务(专业优化计划,学科攀登计划,科技振兴计划,师资激励计划,校园智慧计划,思政强校计划)、完成十项工程(党建强校工程,学科攀登工程,专业优化工程,科技振兴工程,师资激励工程,服务优化工程,校园智慧工程,治理现代工程,成教增质工程,交流雅尼工程)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这四个关键词,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1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到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1.2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6个(见表1-1),涵盖农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19个专业大类。2022年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7个(见表1-1)。
表1-1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
序号 |
所在院系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学科门类专业大类 |
修业年限 |
是否2021年招生专业 |
备注 |
|
1 |
植物科学学院 |
090101 |
农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 |
090102 |
园艺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3 |
090103 |
植物保护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4 |
090106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5 |
090503 |
森林保护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6 |
120301 |
农林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7 |
120302 |
农村区域发展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8 |
动物科学学院 |
090301 |
动物科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9 |
090401 |
动物医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10 |
090403T |
动植物检疫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11 |
090701 |
草业科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12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070502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3 |
070503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否 |
|
|
14 |
071004 |
生态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5 |
082502 |
环境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16 |
082503 |
环境科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7 |
09020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18 |
090202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19 |
090203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0 |
090501 |
林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1 |
090502 |
园林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2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23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08050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4 |
081001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5 |
08100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6 |
081101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7 |
081102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28 |
082304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29 |
082305 |
农业水利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0 |
120103 |
工程管理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31 |
食品科学学院 |
0827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2 |
08270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3 |
071002 |
生物技术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34 |
电气工程学院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5 |
082303 |
农业电气化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6 |
公共教学部 |
070302 |
应用化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1.3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70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77人,本科生6620人,专科生46人;成人教育学生1388人,折合在校学生7380.3人。其中,本科生占全部全日制在校学生的93.93%,本科生教育在学院教育层次中占据主要地位。详见表1-2。
1-2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
普通本科生数 |
硕士研究生数 |
博士研究生数 |
专科生数 |
在校生总数 |
函授人数 |
折合在校生数 |
|
6620 |
377 |
5 |
46 |
7048 |
1388 |
7380.3 |
1.4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1.4.1 顺利当年完成招生计划
我校2022年普高招生计划合计1750人(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200人、普高普通招生计划1550人)。2022年实际共招生录取本科生1655人,其中:普通专升本招录121人,普高招录1534人(其中:地方专项本科128人、部队生源本科录取134人、区内第二批本科录取402人,区外十六省共计录取870人:河北省80人、山西省16人、辽宁省46人、黑龙江省30人、安徽省51人、江西省26人、山东省76人、河南省95人、湖北省26人、湖南省29人、重庆市66人、四川省94人、云南省71人、陕西省92人、甘肃省67人、广西壮族自治区5人)。一志愿完成率较2021年有所提高。根据对报考我院本科专业志愿的考生情况统计,其中院校一志愿投档1475人,一志愿率为96.15%;征集志愿投档59人,征集志愿率为3.85%。较2021年一志愿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1.4.2 地方专项招生生源质量有所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我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我院地方贫困专项计划综合考虑我区贫困地区生源、地方经济发展等实际,单列计划,单独批次招生,专项计划编制时我院针对实际提供优势免补专业面向贫困考生招生。今年我院西藏地方专项本科计划128人,实际录取128人,计划完成率100%,最高录取分为369,较2021年提高10分。
1.4.3 招生工作特色鲜明
普高招生利用多媒体平台。为使更多的考生能够了解我院办学条件、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知名度,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制作电子版《西藏农牧学院2022年普高招生简章》。通过多媒体平台发布,并首次通过高考宝招生宣传平台就我院2022年普高招生基本情况进行网络直播宣讲。招生录取现场设备升级。为进一步更新我院普高招生录取现场系统,使招生工作更加人性化。我处将录取现场的组长机内容分别投屏到相关二级学院设备及主屏上,使招生录取人员更加清晰全面看到考生信息。招生录取查询更便捷。在相关省份录取结束后,经该省级核准后,第一时间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该省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考生可通过我校招生系统查询本人录取学院、专业、录取通知书EMS单号等信息。对新高考省份录取相关政策把握准确。2022年我院涉及6个高考改革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山东省3+3模式;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3+1+2模式,录取期间分别仔细研究相关招生录取文件,并严格按照我院上报各专业要求进行录取。打印所有录取新生个人档案资料。录取结束后,按专业、按学院打印所有录取新生个人档案资料(报名信息、成绩表、体检表、学习档案等)分发各二级学院,便于各二级学院在新生报到复查及充分了解掌握新生个人基本情况。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围绕发展目标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荣校、人才强校”战略,科学制定和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德才兼备、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截止2022年8月,全校共有在编人员550人(不含11名援藏干部),其中专任教师396人(不包含援藏干部)。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见表2-1。其中教授、副教授1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19%。职称结构比例基本符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对以教学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
表2-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
类别 |
副高及以上 |
讲师及以下 |
合计 |
|
人数(人) |
175 |
221 |
396 |
|
比例(%) |
44.19 |
55.81 |
-- |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学位结构见表2-2。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37%,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老师共2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33%。
表2-2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
|
类别 |
博士 |
硕士 |
其他 |
合计 |
|
人数(人) |
49 |
231 |
116 |
396 |
|
比例(%) |
12.37 |
58.33 |
29.30 |
-- |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见表2-3。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8%;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2%。
表2-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
类别 |
研究生 |
本科及以下 |
合计 |
|
人数(人) |
263 |
133 |
396 |
|
比例(%) |
66.75 |
33.59 |
-- |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如表2-4。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58%。36-45岁教师的共1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38%。
表2-4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
类别 |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岁以上 |
合计 |
|
人数(人) |
129 |
152 |
115 |
396 |
|
比例(%) |
32.58 |
38.38 |
29.04 |
-- |
2.2 教师教学投入
学校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肉牛牦牛产业岗位专家2人,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
截止到2022年8月,专任教师396人(不含柔性引进人才和外聘硕士生导师),全日制在校生折合7380.3人,生师比18.6:1。因招生人数大幅上升,而学校教师编制有限,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故聘请援藏干, 部及教师(15人)代课,使得生师比降为17.96:1,同时开设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形式授课,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严格落实坚持教授授课制度,坚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和单位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21-2022学年全校开设课程1452门次,专业课程789门次,专业课由教授承担教学任务108门次,主, 讲本科生专业课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约为80%,专业课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3.69%。
2.3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大幅改善,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教育经费投入38440.99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780.0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支出1.25万元。本科实践教学经费684.52万元,生均本科实践经费0.097万元;本科实验经费324.6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046万元;本科实习经费221.42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0.0314万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193.33万元,教师平均0.488万元。
2.4 教学用房与设备
学校占地861928.05m2,生均占地122.29m2。学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322.32m2,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97851.14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56m2,其中实验室面积为51886.80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7.36m2,图书馆面积为7462.12m2。宿舍面积53652.90m2,生均宿舍面积为7.61m2。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值22594.0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6万元。2021-2022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75.82万元,信息化设备资产721.5万元,其中软件579.07万元。
2.5 图书
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加强纸质图书与电子文献的整合利用,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现有馆舍面积7459平方米,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17149册,生均图书83.62册(, 纸质);电子图书1426000种(册),生均193.22册(电子);电子期刊15362种。截止2021年12月31日,新增纸质图书24935册(包含捐赠图书),生均年进书量3.38册(纸质);新增电子图书20000种(册),生均年进书量2.71册(电子)。当年图书流通量26553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720474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56058次,详细数据见表3。
截止2022年9月30日,图书馆纸本图书超过61.7万册(超过9万种),电子图书本地资源库达142万种,中国知网学术期刊8490余种、5582万余篇(远程达到5990万余篇),硕士论文超过438万篇,博士论文超过44万篇,银符考试题库题量超过18万余套,博看电子期刊网在线期刊近3000种,使用“百链(Medalink)”统一检索平台、提供万方、Worldlib等云图书馆的远程传递。新购买2022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22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科学文库、阿帕比电子书、博学易知研究生服务平台等6个资源库,新试用学科教参资源库、中华书苑、笔杆网3个数据库,可供使用的数据库达72个。能供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余万册(种),纸本与电子期刊13000种,并能提供外文书和外文刊的远程云图书馆文献传递,本地存贮空间达200TB以上。
表3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统计
|
年度 |
折合在校生数(人) |
图书总量(册) |
生均图书(册/人) |
当年新增图书量(册) |
生均年进书量(册/人) |
电子期刊(种) |
|
纸质 |
电子 |
纸质 |
电子 |
纸质 |
电子 |
纸质 |
电子 |
|
2021-2022 |
7380.3 |
617149 |
1426000 |
83.6 |
193.22 |
24935 |
20000 |
3.38 |
2.71 |
15362 |
2.6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现有信息点4700多个,接入校园网用户IP数量达9000多。校园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院绝大部分楼宇,公网出口4.1G,教育网出口200M,总出口带宽4.3G、核心设备冗余、拥有47台各类服务器,包含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等各类应用、实现实名制入网管理、上网行为记录、流量管理。2021-2022学年,学校对校园信息系统后进行了整合优化,新建智慧教室6间,标准化考场72个,校园网络整体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建设。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积极推进教学研究改革计划,持续加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实战实训等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2021-2022学年,学校共资助153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合计投入经费共936.90万元。
3.1 专业建设
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了一大批西藏农牧林水电等行业领域中专级岗位上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大力。2022年度,我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动物医学、土木工程)。截止目前,学校已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14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详见表4-1至4-6)。
表4-1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专业名称 |
类型 |
|
林学 |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表4-2 教育部特色专业
|
专业名称 |
类型 |
|
农学 |
教育部特色专业 |
|
林学 |
教育部特色专业 |
|
动物科学 |
教育部特色专业 |
表4-3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
专业名称 |
备注 |
|
农学 |
复合应用型 |
|
林学 |
复合应用型 |
|
动物医学 |
实用技能型 |
|
动物科学 |
实用技能型 |
表4-4 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序号 |
专业名称 |
|
1 |
生态学 |
|
2 |
动物科学 |
|
3 |
水利水电工程 |
|
4 |
农学 |
表4-5 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表4-6 一流专业建设点
|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
1 |
农学 |
国家级 |
|
2 |
林学 |
国家级(省级) |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省级) |
|
4 |
水利水电工程 |
省级 |
|
5 |
动物科学 |
省级 |
|
6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
7 |
园林 |
省级 |
|
8 |
草业科学 |
省级 |
|
9 |
生物技术 |
省级 |
|
10 |
植物保护 |
省级 |
|
1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省级 |
|
12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
省级 |
|
13 |
生态学 |
省级 |
|
14 |
动物医学 |
省级 |
|
15 |
土木工程 |
省级 |
|
16 |
农林经济管理类 |
校级 |
3.2 课程建设
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截至2022年8月30日前,学校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植物生理学》),自治区级一流课程8门(《农业植物病理学》、《电机学》、《动物遗传学》、《森林培育学》、《普通遗传学》、《食品工艺学上(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土力学》、《草地啮齿动物学》),校级一流课程6门(《土壤学》、《家畜繁殖学》、《结构力学》、《食品化学》、《电机技术基础》、《大学英语》)。疫情期间,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依托爱课程、智慧树、超星等多个线上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完善线上教学新模式,线上课程资源超过10000门。
3.3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提高专业教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依据。教材质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教材建设是培养各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基础,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不断规范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教材准入,确保使用教材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政治纪律。为提高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体现专业办学特色,我校组织和资助编写了《西藏羊生产学》、《高原动物繁殖学》、《西藏牦牛生产学》、《藏猪生产学》等多部乡土教材。积极开展特色课程藏语版自编教材和实践指导用书的编译工作,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不断锤炼教材内容,突出高原特色、西藏特点,努力让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2021年,学校编印出版《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林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提升对策研究》、《高原动物疫病检疫技术》、《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服务研究》、《啮齿动物实验实习指导》、《西藏常见植物图谱(草本篇)》、《牦牛养殖学》等8本教材和专著。
3.4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坚持以本科教育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教、学、研融合发展,制定出台《西藏农牧学院教学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深化教学研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学校人才培养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适应度进一步提升,项目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应用。截至2022年8月,学校现有教育部“新农科”建设项目5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7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获批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9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获批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3项。2022年度共立项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4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0项。组织完成国家教育规划课题2021年度重大重点课题、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重大重点课题、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相关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
3.5 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狠抓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回归学校关于“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严格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5.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实践教学管理日趋规范、规章制度日趋完善,修订了《西藏农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教学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我校实习教学管理遵照《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教学管理规定》执行,旨在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规定》对于实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以及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均作出了明确要求。2021-2022学年共计完成实验教学6000余学时,课程认知实习1300余人次,课程教学实习5000余人次,开展集中实习2500余人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1224篇。
3.5.2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学科竞赛
组织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学科竞赛42项,累计投入经费60余万元,在我校选手参加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优秀组织奖10项;组织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项(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10项、国家级项目1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项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
3.5.3 积极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校外高水平实践平台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校地合作,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2021-2022学年,学校新建校外实习基地13处,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校内实验室71个,校外实习基地86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3.6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实践教育、竞赛培训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才。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工作成效显著,本学年,我校在西藏自治区第八届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比赛中荣获特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西藏赛区、西藏自治区第八届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Robmaster第20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单项赛区域赛(中部赛区)、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西藏自治区分区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华维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第三届“北控水务杯”、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西藏赛区)、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斩获多枚奖项。
4 专业能力培养
4.1 目标体系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2 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适应西藏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通识课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本科教育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自觉适应西藏艰苦条件、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严格要求教授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从严管理。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
坚持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全面聚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努力构建更适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体系,深入实施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战略,着力破解整体课时过多、模块分布不均,课程比例失调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科学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大模块,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4.3 深化大类改革
强化多学科培养,积极探索“类—群—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按照专业大类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专业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规范课程名称,对教学要求相同的课程,统一名称、学分。在执行培养基本规格的前提下,科学设计选修课程体系,扩大学生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增加选修课程,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以学科竞赛带动实践教学。通过参加专业的学科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结合社会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企业的经济以及硬件优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4.4 凝练专业特色
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动对接专业认证,全面梳理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积极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以一流专业建设、新农科、新工科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4.5 开展第二课堂
持续推进校园“第二课堂”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造平台。2021-2022学年,制定印发《西藏农牧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活动,设置6.5个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活动、创新创业等获得相应学分。在对学生管理上,设置班主任制,并给每个新生班设有班主任助理,主要从高年级团学干部及班委干部中选拔,以充实班主任工作,鼓励学生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成长成才。
4.6 强化思政育人
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意见》,切实巩固规定思政课程地位,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思政教师队伍教师建设,深入开展“三人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多渠道、多举措来开展思政教学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以规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为主导,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规定思政课程不低于288学时。坚持“项目引领、竞赛强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改革,2022年共立项46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资助经费4.6万。不断充实特色思政课程内容,全面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校内专家、教学骨干、科研骨干,通过开展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以真实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和“西藏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努力培养“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
5 质量保障体系
5.1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辅队伍建设、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保障及工作评价中,坚持向教学一线、向教师队伍倾斜;学院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二级学院(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及以上教学工作会议,认真分析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具体的落实意见;全面推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并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2022年,学校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奖励办法》,不断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激励机制,进一不加大了教学工作奖励力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5.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规章制度。修订出台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办法》、《西藏农牧学院停课规定》、《西藏农牧学院试讲规定》、《西藏农牧学院教案编写规范要求》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优化评价体系。深入开展“一考三评”工作,逐步构建完善了以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和教师业务考试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坚持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社会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不断优化考评方式方法,切实规范评价结果运用。
规范日常检查。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检查,积极构建以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专项抽查为主要方式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强化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力度,引导各教学单位以及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本科教学。
落实听课制度。制定实施《西藏农牧学院听课规定》,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普通教师听课做了详细规定。明确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学时,主管教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8学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部)县处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二级学院(部)主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校级教学督导听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学时,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教研室正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入职三年内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其他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
5.3 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2021-2022年,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秩序大整顿,深入落实“一考三评”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丰富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构建完善教学督评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日常教学督导方面,持续深入开展“一考三评”工作,不断完善教师评教数据库建设,确保课堂教学监控常态化、规范化。2021-2022学年累计开展集中检查10次,校级教学督导完成听课360余次,院领导完成听课20次、县处级领导干部完成听课260次,向教师反馈意见建议700余条,通报处理学生85人次,协助院纪委查办相关违纪教师3人次。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听课工作的通知》,对领导干部参与听课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多形式推动教师职业发展,先后组织3000余人次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教学设计专题研、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剖析说课比赛技巧实操及专业课实施案例专题、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专题研修、常态化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融合、创新、策略、评价“六位一体”全要素能力提升专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暨专业认证研讨会、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培训等多场次培训讲座活动。积极开展2022年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学创新大赛活动,设置“课程思政示范课、课件制作、微课设计、实验教学讲课”等四类比赛,多方位考察和锤炼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5.4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2022年,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运行良好,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支部更加完善,本科教育振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耕读教育等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成果显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社会认可度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良好。2022年8月,西藏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学校积极应对,制定了多项线上教学及管理制度和措施,满足教师利用多平台线上教学,让学生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利用线上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6 学生学习效果
6.1 学习满意度
多年来,学院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注重全方位满足学生良好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学习需要,学生满意,学以致用”成为广大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广大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逐渐形成了“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教学运行平稳有序,课堂教学出勤率、自习率保持较高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生体能测试、专升本考试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统考通过率逐年提高。
6.2 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学院2022届应届本科生共计1316人,其中完成规定教学计划获得毕业资格的共1316人,毕业率100%。共计1226人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授予率93.16%,体质测试达标率78.57%。
6.3 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6.3.1攻读研究生情况
2021-2022学年,学院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或深造的共计108人,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39人,考取外校69人。
6.3.2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止2022年11月15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1449人,实现就业95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5.91%,其中区内生源毕业生774人,实现就业48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63.18%;其中区外生源毕业生人数675人,实现就业46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69.04%。本科就业毕业生中,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25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371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85人,国家基层项目37人,升学108人,自主创业4人,应征义务兵1人,自由职业1人,科研助理1人。
2022年我校就业工作实现了几个新突破:实施“一把手”工程,着力夯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和推进会4次,细化落实“学校、院(所)、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家长”六级联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实施“教育引领”工程,树立科学就业观念。深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1场。修订了学校《普通全日制毕业生市场就业帮扶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出台了《区内生源少数民族毕业生区外就业创业帮扶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实施“渠道拓展”工程,深入挖掘就业岗位。《2022年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名校级领导分别带队1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先后深入100余家企业和行业部门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毕业生争取到2300余个就业岗位,成功签约40余名毕业生。截至目前,举办线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24场,推送招聘信息300余条、精准推送就业岗位1万余个。四是实施“双百帮扶”工程,力促困难群体就业。制定了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实施方案》,对256名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就业帮扶指导,就业困难学生就业78人。
6.3.3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长期以来,学院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吃苦、爱劳动、肯学习,综合素质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据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满意度均达到97.22%及以上,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对“政治素养”满意度最高,达100.00%;其次为“职业能力”,达100.00%。对学院毕业生整体印象很好,用人单位尤其赞赏学院毕业生具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基层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都成为了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
7 特色发展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高原农业、高原生态”两条学科主线牵引教学,坚持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进步,在坚持办学初心中形成了浓郁的高原、民族和行业特色,逐步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建设完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服务平台、科研队伍,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形成了成熟教育治理体系。
7.1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和发展本科教育,积极构建完善了“复合性、融创性、实践性”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详见图1)。

图1 西藏农牧学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7.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西藏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服务地方发展意识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搭建完成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产教学研创为一体,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高原特色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详见图2)。积极推进“拔尖创新型高层次高水平农林人才、多学科背景复合型高素质农林人才、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

图2 高原特色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7.3 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鼓励交叉、适应需求”的思路,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将专业建设与高原农业、高原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对我校22个涉农专业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培育交叉融合创新型的新兴涉农专业;聚焦大农、大牧、大林类的发展需要,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加快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建设完成了五个外有产业链内有学科链的专业集群,形成以“类—群—专业”为构架的专业体系建设新模式(详见图3)。

图3 西藏农牧学院五大专业集群专业体系
7.4 推动产教协同育人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农林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校政企合作,不断拓展协同育人空间,推动西藏旅游业、藏药材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绿色食(饮)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行业特色转化为专业特色,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推动产业发展中,辐射带动我校农科人才培养工作。
8 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学校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8.1 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规划专业布局,重点建设10~15门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强化传统高原农业、高原生态类优势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并保持其国内外先进地位;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以形成我校新的优势专业;注重其他专业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的本科办学水平。
8.2 加强课程建设
以“统筹规划、加强特色、分类指导、争创一流”为指导方针,分批、分层进行课程滚动建设,要求各类课程在达到合格的基础上,选拔建设一批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一流课程;重点建设20门左右的“金课”,力争3-5门教材获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序列。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学习通、爱课堂、中国大学生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内容。
8.3 加强实践教学
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构建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建成5个左右特色明显的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专业均有稳定的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校外实践基地,且相近专业能共享指导人员和场地设施,重点建设20个左右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与就业培训基地;提升实践课程设计内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8.4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机制上形成从基础人才、优秀人才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在条件上逐步健全创新实践基地,在举措上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环境上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重点建设4~6个专业创新实验室,其中包括电气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新农科创新创业实验楼、机械综合实验室、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力争获20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50项省级学科竞赛奖。
附件-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93.93%
表1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
普通本科生数 |
硕士研究生数 |
博士研究生数 |
专科生数 |
在校生总数 |
函授人数 |
折合在校生数 |
|
6620 |
377 |
5 |
46 |
7048 |
1388 |
7380.3 |
注:折合在校生数=6620+46+377*1.5+5*2+1388*0.1=7380.3
2、教师数量及结构
表2-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
类别 |
副高及以上 |
讲师及以下 |
合计 |
|
人数(人) |
175 |
221 |
396 |
|
比例(%) |
44.19 |
55.81 |
-- |
表2-2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
|
类别 |
博士 |
硕士 |
其他 |
合计 |
|
人数(人) |
49 |
231 |
116 |
396 |
|
比例(%) |
12.37 |
58.33 |
29.30 |
-- |
表2-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
类别 |
研究生 |
本科及以下 |
合计 |
|
人数(人) |
263 |
133 |
396 |
|
比例(%) |
66.75 |
33.59 |
-- |
表2-4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
类别 |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岁以上 |
合计 |
|
人数(人) |
129 |
152 |
115 |
396 |
|
比例(%) |
32.58 |
38.38 |
29.04 |
-- |
3、生师比=7380.3/411=17.96:1
4、专业设置情况
表3 西藏农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
序号 |
所在院系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学科门类专业大类 |
修业年限 |
是否2021年招生专业 |
备注 |
|
1 |
植物科学学院 |
090101 |
农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
2 |
090102 |
园艺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3 |
090103 |
植物保护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4 |
090106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5 |
090503 |
森林保护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6 |
120301 |
农林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7 |
120302 |
农村区域发展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8 |
动物科学学院 |
090301 |
动物科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9 |
090401 |
动物医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10 |
090403T |
动植物检疫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11 |
090701 |
草业科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
12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070502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3 |
070503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否 |
|
|
14 |
071004 |
生态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5 |
082502 |
环境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16 |
082503 |
环境科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17 |
090201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18 |
090202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否 |
|
|
19 |
090203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0 |
090501 |
林学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1 |
090502 |
园林 |
农学 |
农学 |
四年 |
是 |
|
|
22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是 |
|
|
23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08050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4 |
081001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5 |
08100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6 |
081101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27 |
081102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28 |
082304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29 |
082305 |
农业水利工程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0 |
120103 |
工程管理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否 |
|
|
31 |
食品科学学院 |
0827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2 |
08270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3 |
071002 |
生物技术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
34 |
电气工程学院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5 |
082303 |
农业电气化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是 |
|
|
36 |
公共教学部 |
070302 |
应用化学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是 |
|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594.02万元/7380.3=3.06万元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75.82万元
7、生均图书=617100册/7380.3=86.3册
8、电子图书种数=1426000
9、电子期刊种数=15362
1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3322.32+97851.14)m2/7048=12.56m2
11、生均实验室面积=51886.80m2/7048=7.36m2
1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780.08万元/7048=1.25万元
13、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6886.89万元
1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24.67万元/7048=0.0461万元
15、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21.42万元/7048=0.0314万元
16、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684.52万元/7048=0.0971万元
17、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专业课)=789
18、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表4 本科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序号 |
校内专业名称 |
总学分数 |
实践教学总学分(含集中实践和实验) |
实践学分比例(%) |
|
1 |
生物技术 |
185 |
81 |
43.78 |
|
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180 |
83 |
46.11 |
|
3 |
农学 |
178 |
63 |
35.11 |
|
4 |
林学 |
185 |
59 |
31.54 |
|
5 |
园艺 |
189 |
59 |
31.22 |
|
6 |
植物保护 |
181 |
56 |
30.94 |
|
7 |
农林经济管理 |
174 |
49 |
28.16 |
|
8 |
草业科学 |
179.5 |
100 |
55.43 |
|
9 |
动物科学 |
185 |
97 |
52.43 |
|
10 |
动物医学 |
185 |
108 |
58.38 |
|
1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84 |
100 |
54.35 |
|
12 |
环境科学 |
177.5 |
34 |
19.15 |
|
1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79 |
46 |
25.63 |
|
14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180 |
51 |
28.33 |
|
15 |
园林 |
178 |
54 |
30.34 |
|
16 |
环境工程 |
184.5 |
57 |
30.89 |
|
17 |
生态学 |
180 |
53 |
29.44 |
|
18 |
土木工程 |
182.5 |
73 |
40.00 |
|
19 |
水利水电工程 |
187 |
50 |
26.80 |
|
2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85 |
41 |
22.16 |
|
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77.5 |
71 |
40.14 |
|
22 |
农业电气化 |
178.5 |
74 |
41.69 |
|
23 |
工程管理 |
185 |
62 |
33.51 |
|
2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184.5 |
48 |
26.23 |
|
25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179 |
38 |
21.23 |
|
26 |
旅游管理 |
182 |
55 |
30.22 |
|
27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180 |
66 |
36.67 |
|
28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180 |
68 |
37.50 |
|
29 |
动植物检疫 |
180 |
106 |
58.89 |
|
3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185 |
67 |
35.95 |
|
31 |
农业水利工程 |
184 |
48 |
25.82 |
|
32 |
农村区域发展 |
173 |
42 |
24.28 |
|
33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160.5 |
47 |
29.10 |
|
34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187 |
44 |
23.73 |
|
35 |
森林保护 |
180 |
64 |
35.56 |
|
36 |
应用化学 |
178 |
50 |
28.09 |
19、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专业)
表5 本科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序号 |
校内专业名称 |
总学分数 |
选修课学分数 |
选修学分(%) |
|
1 |
生物技术 |
185 |
25 |
13.51 |
|
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180 |
25 |
13.89 |
|
3 |
农学 |
178 |
25 |
14.04 |
|
4 |
林学 |
185 |
25 |
13.48 |
|
5 |
园艺 |
189 |
25 |
13.23 |
|
6 |
植物保护 |
181 |
25 |
13.81 |
|
7 |
农林经济管理 |
174 |
25 |
14.37 |
|
8 |
草业科学 |
179.5 |
25 |
13.93 |
|
9 |
动物科学 |
185 |
25 |
13.51 |
|
10 |
动物医学 |
185 |
25 |
13.51 |
|
1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84 |
25 |
13.59 |
|
12 |
环境科学 |
177.5 |
25 |
14.08 |
|
1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79 |
25 |
13.97 |
|
14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180 |
25 |
13.89 |
|
15 |
园林 |
178 |
25 |
14.04 |
|
16 |
环境工程 |
184.5 |
25 |
13.55 |
|
17 |
生态学 |
180 |
25 |
13.89 |
|
18 |
土木工程 |
182.5 |
25 |
13.70 |
|
19 |
水利水电工程 |
187 |
25 |
13.37 |
|
2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85 |
25 |
13.51 |
|
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77.5 |
25 |
14.08 |
|
22 |
农业电气化 |
178.5 |
25 |
14.01 |
|
23 |
工程管理 |
185 |
25 |
13.51 |
|
2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184.5 |
25 |
13.55 |
|
25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179 |
25 |
13.97 |
|
26 |
旅游管理 |
182 |
25 |
13.74 |
|
27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180 |
25 |
13.89 |
|
28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180 |
25 |
13.89 |
|
29 |
动植物检疫 |
180 |
25 |
13.89 |
|
3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185 |
25 |
13.51 |
|
31 |
农业水利工程 |
184 |
25 |
13.59 |
|
32 |
农村区域发展 |
173 |
25 |
14.45 |
|
33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160.5 |
25 |
15.58 |
|
34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187 |
25 |
13.37 |
|
35 |
森林保护 |
180 |
25 |
13.89 |
|
36 |
应用化学 |
178 |
25 |
14.04 |
20、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80.00%
21、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全校及分专业)
表6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
序号 |
校内专业(大类)名称 |
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 |
教授开课门数 |
比例(%) |
|
1 |
草业科学 |
26 |
2 |
7.69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2 |
6 |
14.63 |
|
3 |
动物科学 |
32 |
2 |
6.25 |
|
4 |
动物医学 |
25 |
2 |
8.00 |
|
5 |
动植物检疫 |
15 |
1 |
6.67 |
|
6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14 |
5 |
26.32 |
|
7 |
环境工程 |
18 |
0 |
0.00 |
|
8 |
环境科学 |
3 |
1 |
14.29 |
|
9 |
林学 |
30 |
0 |
0.00 |
|
10 |
< , font size="3">旅游管理 |
28 |
5 |
16.67 |
|
1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35 |
1 |
4.35 |
|
12 |
农村区域发展 |
28 |
1 |
2.94 |
|
13 |
农林经济管理 |
26 |
1 |
3.45 |
|
14 |
农学 |
36 |
1 |
4.17 |
|
15 |
农业电气化 |
12 |
7 |
20.00 |
,
16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2 |
0 |
0.00 |
|
17 |
农业水利工程 |
35 |
7 |
24.14 |
|
18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2 |
2 |
12.50 |
|
19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5 |
0 |
0.00 |
|
20 |
森林保护 |
13 |
2 |
22.22 |
|
21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12 |
1 |
5.88 |
|
22 |
生态学 |
23 |
3 |
12.50 |
23 |
生物技术 |
27 |
1 |
4.00 |
|
2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2 |
7 |
29.17 |
|
25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1 |
3 |
12.50 |
|
26 |
水利水电工程 |
36 |
4 |
10.81 |
|
27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26 |
6 |
21.43 |
|
2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15 |
0 |
0.00 |
|
29 |
土木工程 |
26 |
1 |
4.55 |
|
30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10 |
2 |
25.00 |
|
31 |
应用化学 |
2 |
0 |
0.00 |
|
32 |
园林 |
26 |
4 |
15.38 |
|
33 |
园艺 |
28 |
1 |
3.45 |
|
34 |
植物保护 |
26 |
8 |
30.77 |
|
35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22 |
0 |
0.00 |
|
总计 |
789 |
108 |
13.69 |
注:教授授课门数为0的专业无教授
22、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及分专业)
表7-1 西藏农牧学院实验室一览表
|
序号 |
实验场所名称 |
所属单位名称 |
性质 |
使用面积(平方米) |
|
1 |
电机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2 |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3 |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00 |
|
4 |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5 |
电路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6 |
高压电技术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200 |
|
7 |
电气工程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30 |
|
8 |
金工实习实验室 |
电气工程学院 |
实习场所 |
90 |
|
9 |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
电气工程学院 |
实习场所 |
80 |
|
1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11 |
食品安全与检测 |
食品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12 |
生理生化 |
食品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20 |
|
13 |
分子生物学 |
食品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360 |
|
14 |
水力学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647 |
|
15 |
工程测量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84 |
|
16 |
工程制图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12.92 |
|
17 |
水文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23.4 |
|
18 |
建筑材料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92.35 |
|
19 |
工程地质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46.08 |
|
20 |
水工结构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443.47 |
|
21 |
农水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60 |
|
22 |
水处理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23.04 |
|
23 |
路桥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32.44 |
|
24 |
土力学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84.5 |
|
25 |
材料力学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96.8 |
|
26 |
热动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520.6 |
|
27 |
水电数值模拟与仿真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270 |
|
28 |
高原水利发电实验室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320 |
|
29 |
西藏高原资源昆虫与应用昆虫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58 |
|
30 |
植物病理及微生物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228 |
|
31 |
会计模拟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63 |
|
32 |
高原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3.2 |
|
33 |
园艺学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34 |
高原植物栽培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80 |
|
35 |
高原植物遗传与育种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20 |
|
36 |
企业模拟经营实验室 |
植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20 |
|
37 |
实习果园 |
植物科学学院 |
实习场所 |
16000 |
|
38 |
实习农场-设施蔬菜实习基地 |
植物科学学院 |
实习场所 |
6500 |
|
39 |
植物科学学院实习农场 |
植物科学学院 |
实习场所 |
20010 |
|
40 |
园林植物与工程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1 |
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手绘)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10 |
|
42 |
西藏景观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3 |
资源与环境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4 |
环境科学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5 |
森林培育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6 |
林木种子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90 |
|
47 |
森林计测与防火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8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综合实验室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49 |
高原土壤与植物营养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50 |
气象学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51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52 |
植物学实验室 |
食品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5 |
|
53 |
基础化学实验室1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88 |
|
54 |
基础化学实验室2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87 |
|
55 |
应用化学实验室1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87 |
|
56 |
应用化学实验室2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50 |
|
57 |
基础物理实验室1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110 |
|
58 |
基础物理实验室2 |
公共教学部 |
基础实验室 |
110 |
|
59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494.7 |
|
60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255.87 |
|
61 |
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234 |
|
62 |
家畜解剖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62 |
|
63 |
兽医生理与药理学 |
动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09.4 |
|
64 |
多媒体显微互动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12 |
|
65 |
兽医病理与组胚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基础实验室 |
19 |
|
66 |
兽医微生物与传染病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09.4 |
|
67 |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05 |
|
68 |
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460.25 |
|
69 |
高原草地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15 |
|
70 |
高寒草地保护与培育实验室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15 |
|
71 |
高原动物疫病预防与检测中心 |
动物科学学院 |
专业实验室 |
169.12 |
表7-2 西藏农牧学院实践实习基地一览表
|
序号 |
基地名称 |
建立时间 |
面向校内专业 |
地址 |
人数 |
|
1 |
教学实习电站 |
197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120 |
|
2 |
教学实习牧场 |
1973 |
动植物检疫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80 |
|
3 |
教学实习农场 |
1973 |
农学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90 |
|
4 |
教学实习果园 |
1973 |
园艺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80 |
|
5 |
福建园 |
2000 |
园林 |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
120 |
|
6 |
林芝地区园林局苗圃 |
2007 |
园林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37 |
|
7 |
水保(降雨大厅) |
2008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80 |
|
8 |
农学拉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2009 |
农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66 |
|
9 |
大峡谷景区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米林县派镇 |
150 |
|
10 |
南伊沟景区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米林县南伊乡 |
147 |
|
11 |
西藏民俗第一村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公众村 |
60 |
|
12 |
巴松措景区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 |
60 |
|
13 |
林芝博泰大酒店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
54 |
|
14 |
五洲皇冠大酒店 |
2010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
51 |
|
15 |
林学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
2012 |
林学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120 |
|
16 |
西藏濒危园林植物培育基地建设 |
2012 |
植物保护 |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 |
80 |
|
17 |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巴河发电公司 |
201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 |
106 |
|
18 |
动物医学专业林芝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2013 |
动物医学 |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 |
300 |
|
19 |
巴河发电公司 |
2013 |
农业水利工程 |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 |
120 |
|
20 |
奴下水文站 |
2013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林芝市巴宜区 |
40 |
|
21 |
日喀则地区造林育苗技术研究应用与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基地 |
2014 |
草业科学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
75 |
|
22 |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 |
2014 |
林学、农村区域发展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才纳乡 |
40 |
|
23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2014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20 |
|
24 |
藏药材种植基地 |
2014 |
环境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300 |
|
25 |
西藏日喀则市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5 |
动物科学 |
西藏日喀则市 |
100 |
|
26 |
雏鹰农牧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
2015 |
动物科学 |
林芝市八一镇嘉龙步行街 |
60 |
|
27 |
西藏尼达自然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
2015 |
动物医学 |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路4号 |
100 |
|
28 |
西藏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2015 |
动物医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120 |
|
29 |
西藏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5 |
动物医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160 |
|
30 |
夏龙养殖场 |
2016 |
动物科学 |
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夏龙村 |
100 |
|
31 |
西藏林芝嘎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
2016 |
动物医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75 |
|
32 |
岗嗄林场 |
2016 |
林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40 |
|
33 |
日喀则林技中心 |
2016 |
林学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
20 |
|
34 |
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 |
2016 |
旅游管理 |
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 |
63 |
|
35 |
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东嘎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
, 2016 |
农村区域发展 |
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 |
38 |
|
36 |
巴宜区人民政府 |
2016 |
农林经济管理 |
林芝市巴宜区 |
50 |
|
37 |
多布电站 |
2016 |
农业水利工程 |
林芝市巴宜区 |
80 |
|
38 |
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6 |
生物技术 |
拉萨经济开发区林琼岗路6号 |
45 |
|
39 |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
2016 |
生物技术 |
林芝市巴宜区德吉路 |
60 |
|
40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食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
2016 |
生物技术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60 |
|
41 |
西藏林芝市贡布乳业有限公司 |
20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林芝市巴宜区 |
80 |
|
42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
2016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70 |
|
43 |
林芝市污水处理厂 |
2016 |
环境科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300 |
|
44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
2017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64 |
|
45 |
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
2017 |
动物科学 |
那曲市迎宾路国家农业科技园 |
120 |
|
46 |
林芝雪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7 |
动物医学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
100 |
|
47 |
林芝银丰科技有限公司 |
2018 |
动物科学 |
林芝市巴宜区 |
100 |
|
48 |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
2018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50 |
|
49 |
西藏工布江达蕃腾农牧公司 |
2018 |
动物医学 |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 |
79 |
|
50 |
西藏天牧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
2018 |
动植物检疫 |
林芝市巴宜区 |
100 |
|
51 |
藏东南高寒区生态环境观测试验站 |
2018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林芝市巴宜区 |
50 |
|
52 |
资源与环境实习基地(林木园) |
2018 |
园艺 |
农牧学院校内基地 |
50 |
|
53 |
拉萨污水处理厂 |
2018 |
环境工程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2 |
|
54 |
西藏碧水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2018 |
环境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300 |
|
55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
2019 |
草业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85 |
|
56 |
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 |
2019 |
草业科学 |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
80 |
|
57 |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
2019 |
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
拉萨市柳梧新区柳梧大厦14层1413 |
80 |
|
58 |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
2019 |
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
拉萨市柳梧新区柳梧大厦14层1413 |
80 |
|
59 |
拉萨新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
2019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00 |
|
60 |
西藏娘亚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2019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嘉黎县 |
80 |
|
61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
2019 |
动物医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00 |
|
62 |
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 |
2019 |
动物医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90 |
|
63 |
西藏林芝仙草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2019 |
林学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
303 |
|
64 |
林芝林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2019 |
旅游管理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
300 |
|
65 |
西藏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
2019 |
环境科学 |
拉萨市堆龙德庆 |
60 |
|
66 |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林芝变电站 |
20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
106 |
|
67 |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波密变电站 |
20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 |
106 |
|
68 |
国网西藏检测中心朗县变电站 |
20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藏林芝市朗县 |
106 |
|
69 |
西藏宇之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0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20 |
|
70 |
巴宜区农业农村局 |
2020 |
动物科学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
100 |
|
71 |
正邦集团湖南中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2020 |
动物医学 |
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芙蓉片区隆平高科技园合平路618号A座5楼507 |
95 |
|
72 |
三峡集团 |
2020 |
面向全校 |
北京市海淀区 |
30 |
|
73 |
谢通门县藏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2021 |
动物科学 |
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 |
80 |
|
74 |
山南市农业推广中心 |
2021 |
农学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堆区 |
40 |
|
75 |
西藏自治区农业推广总站 |
2021 |
农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40 |
|
76 |
山南市农科所 |
2021 |
农学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堆区 |
40 |
|
77 |
成都市恒大彭山酒店 |
2021 |
旅游管理 |
眉山市彭山区恒大金碧天下 |
200 |
|
78 |
武汉洪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
2021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30 |
|
79 |
山南市生态环境局 |
2021 |
环境工程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堆区 |
20 |
|
80 |
西藏谱信环境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
2021 |
环境工程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
20 |
|
81 |
西藏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1 |
环境工程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
10 |
|
82 |
西藏自治区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
2021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60 |
|
83 |
西藏净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1 |
环境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12 |
|
84 |
昌都市敏贵实业有限公司 |
2021 |
环境科学 |
昌都市经济开发区 |
30 |
|
85 |
拉萨中检综合产品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
2021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70 |
|
86 |
西藏自治区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
2021 |
环境科学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60 |
23、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8: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
序号 |
校内专业名称 |
应届毕业生数 |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
毕业率(%) |
|
全校 |
1316 |
0 |
100.00 |
|
1 |
草业科学 |
87 |
0 |
100.00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71 |
0 |
100.00 |
|
3 |
动物科学 |
46 |
0 |
100.00 |
|
4 |
动物医学 |
95 |
0 |
100.00 |
|
5 |
动植物检疫 |
37 |
0 |
100.00 |
|
6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0 |
0 |
100.00 |
|
7 |
环境工程 |
23 |
0 |
100.00 |
|
8 |
环境科学 |
37 |
0 |
100.00 |
|
9 |
林学 |
58 |
0 |
100.00 |
|
10 |
旅游管理 |
24 |
0 |
100.00 |
|
1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0 |
0 |
100.00 |
|
12 |
农村区域发展 |
34 |
0 |
100.00 |
|
13 |
农林经济管理 |
36 |
0 |
100.00 |
|
14 |
农学 |
82 |
0 |
100.00 |
|
15 |
农业水利工程 |
36 |
0 |
100.00 |
|
16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8 |
0 |
100.00 |
|
17 |
生态学 |
68 |
0 |
100.00 |
|
18 |
生物技术 |
31 |
0 |
100.00 |
|
19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8 |
0 |
100.00 |
|
2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9 |
0 |
100.00 |
|
21 |
水利水电工程 |
68 |
0 |
100.00 |
|
22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37 |
0 |
100.00 |
|
23 |
土木工程 |
74 |
0 |
,
100.00 |
|
24 |
应用化学 |
42 |
0 |
100.00 |
|
25 |
园林 |
36 |
0 |
100.00 |
|
26 |
园艺 |
79 |
0 |
100.00 |
|
27 |
植物保护 |
30 |
0 |
100.00 |
24、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9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
序号 |
校内专业名称 |
应届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学位授予率(%) |
|
全校 |
1136 |
1226 |
93.16 |
|
1 |
草业科学 |
87 |
81 |
93.10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71 |
66 |
92.96 |
|
3 |
动物科学 |
46 |
46 |
100.00 |
|
4 |
动物医学 |
95 |
94 |
98.95 |
|
5 |
动植物检疫 |
37 |
37 |
100.00 |
|
6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0 |
27 |
90.00 |
|
7 |
环境工程 |
23 |
23 |
100.00 |
|
8 |
环境科学 |
37 |
32 |
86.49 |
|
9 |
林学 |
58 |
57 |
98.28 |
|
10 |
旅游管理 |
24 |
24 |
100.00 |
|
1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0 |
36 |
90.00 |
|
12 |
农村区域发展 |
34 |
34 |
100.00 |
|
13 |
农林经济管理 |
36 |
36 |
100.00 |
|
14 |
农学 |
82 |
74 |
90.24 |
|
15 |
农业水利工程 |
36 |
34 |
94.44 |
|
16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8 |
37 |
97.37 |
|
17 |
生态学 |
68 |
63 |
92.65 |
|
18 |
生物技术 |
31 |
30 |
96.77 |
|
19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8 |
37 |
97.37 |
|
2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9 |
38 |
97.44 |
|
21 |
水利水电工程 |
68 |
60 |
88.24 |
|
22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37 |
28 |
75.68 |
|
23 |
土木工程 |
74 |
60 |
81.08 |
|
24 |
应用化学 |
42 |
39 |
92.86 |
|
25 |
园林 |
36 |
36 |
100.00 |
|
26 |
园艺 |
79 |
67 |
84.81 |
|
27 |
植物保护 |
30 |
30 |
100.00 |
25、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10 应届本科, 生初次就业率
|
序号 |
学院 |
专业 |
毕业学生人数 |
初次就业人数 |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
|
全校 |
1135 |
898 |
79.12% |
|
1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71 |
65 |
91.55% |
|
2 |
电气工程学院 |
草业科学 |
87 |
46 |
52.87% |
|
3 |
动物科学学院 |
动物科学 |
46 |
16 |
34.78% |
|
4 |
动物科学学院 |
动物医学 |
95 |
73 |
76.84% |
|
5 |
动物科学学院 |
动植物检疫 |
37 |
23 |
62.16% |
|
6 |
动物科学学院 |
应用化学 |
42 |
26 |
61.90% |
|
7 |
公共教学部 |
生物技术 |
31 |
16 |
51.61% |
|
8 |
食品科学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8 |
23 |
60.53% |
|
9 |
食品科学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9 |
23 |
58.97% |
|
10 |
食品科学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0 |
20 |
66.67% |
|
11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1 |
0 |
0.00% |
|
12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0 |
30 |
75.00% |
|
13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 |
36 |
24 |
66.67% |
|
14 |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 |
68 |
47 |
69.12% |
|
15 |
植物科学学院 |
土木工程 |
73 |
53 |
72.60% |
|
16 |
植物科学学院 |
农村区域发展 |
34 |
10 |
29.41% |
|
17 |
植物科学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36 |
15 |
41.67% |
|
18 |
植物科学学院 |
农学 |
82 |
57 |
69.51% |
|
19 |
植物科学学院 |
园艺 |
79 |
41 |
51.90% |
|
20 |
植物科学学院 |
植物保护 |
30 |
19 |
63.33% |
|
21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 |
23 |
4 |
17.39% |
|
22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 |
37 |
21 |
56.76% |
|
23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林学 |
58 |
20 |
34.48% |
|
24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旅游管理 |
24 |
3 |
12.50% |
|
25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8 |
38 |
100.00% |
|
26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生态学 |
68 |
52 |
76.47% |
|
27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37 |
16 |
43.24% |
|
28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园林 |
36 |
22 |
61.11% |
26、体质测试达标率(全校及分专业)
表11 体质测试达标率
|
校内专业代码 |
校内专业名称 |
参与体质测试人数 |
其中:近一届毕业生参与体质测试人数 |
测试合格人数 |
其中:近一届毕业生测试合格人数 |
毕业生合格率(%) |
|
全校 |
6303 |
1218 |
5131 |
957 |
78.57 |
|
0101006 |
草业科学 |
329 |
84 |
281 |
81 |
96.43 |
|
040100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38 |
67 |
277 |
53 |
79.10 |
|
0201001 |
动物科学 |
416 |
46 |
348 |
39 |
84.78 |
|
0201002 |
动物医学 |
317 |
66 |
268 |
49 |
74.24 |
|
0904003 |
动植物检疫 |
82 |
38 |
53 |
20 |
52.63 |
|
040100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74 |
34 |
50 |
21 |
61.76 |
|
0401008 |
工程管理 |
117 |
0 |
86 |
0 |
0 |
|
0301007 |
环境工程 |
79 |
40 |
62 |
33 |
82.50 |
|
0301001 |
环境科学 |
184 |
40 |
144 |
31 |
77.50 |
|
0101002 |
林学 |
202 |
29 |
171 |
18 |
62.07 |
|
0301012 |
旅游管理 |
191 |
33 |
147 |
24 |
72.73 |
|
040100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59 |
37 |
123 |
25 |
67.57 |
|
0101007 |
农村区域发展 |
248 |
30 |
198 |
21 |
70.00 |
|
0101005 |
农林经济管理 |
315 |
57 |
264 |
54 |
94.74 |
|
0101001 |
农学 |
159 |
0 |
124 |
0 |
0 |
|
0401007 |
农业电气与自动化 |
160 |
32 |
123 |
21 |
65.63 |
|
0401004 |
农业水利工程 |
115 |
0 |
92 |
0 |
0 |
|
030100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8 |
38 |
33 |
33 |
86.84 |
|
0301011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74 |
0 |
63 |
0 |
0 |
|
0101008 |
森林保护 |
86 |
0 |
73 |
0 |
0 |
|
090109W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237 |
65 |
204 |
59 |
90.77 |
|
0301008 |
生态学 |
199 |
31 |
167 |
24 |
77.42 |
|
0201003 |
生物技术 |
169 |
40 |
137 |
33 |
82.50 |
|
020100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10 |
38 |
167 |
22 |
57.89 |
|
082700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28 |
73 |
283 |
60 |
82.19 |
|
0401003 |
水利水电工程 |
191 |
37 |
148 |
30 |
81.08 |
|
0301003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82 |
0 |
69 |
0 |
0 |
|
0401009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352 |
69 |
297 |
57 |
82.61 |
|
0401001 |
土木工程 |
23 |
0 |
22 |
0 |
0 |
|
0301009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
44 |
44 |
32 |
32 |
72.73 |
|
0703002 |
应用化学 |
166 |
34 |
131 |
23 |
67.65 |
|
0301004 |
园林 |
239 |
80 |
192 |
64 |
80.00 |
|
0101003 |
园艺 |
254 |
36 |
202 |
30 |
83.33 |
|
0101004 |
植物保护 |
126 |
0 |
100 |
0 |
0 |
|
0301010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329 |
84 |
281 |
81 |
9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