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院长助理张齐兵研究员受《Science》杂志邀请在Perspectives栏目撰写了关于气候突变转型的观点文章,于11月27日在《Science》上发表,西藏农牧学院是第一作者单位,张齐兵研究员是第一作者。这是西藏农牧业科教单位以第一作者单位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

该文章针对由韩国等5国9位科研人员同期发表的论文“东亚内陆气候的变热变干超过临界点”来阐述气候突变转型研究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文章指出气候突变转型由于其快速性及不可逆性而给自然生态和社会系统的适应时间较短并且影响巨大,科学评估其发生过程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准确判断气候突变转型并非要对气候系统的变化历史及机制有深入认识。树木年轮数据以其时间尺度长、年分辨率精确和对气候变化敏感等优势而成为认识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但对空间大尺度气候变化历史的研究需要仔细甄别各地点树木年轮中所包含的有效气候信号并排除种种非气候信号(如局地生境、树木健康等)的影响才能获得可靠的气候变化信息。



所评述文章从东亚内陆76个点的树轮宽度资料中成功筛选了20个点的有效数据,重建了过去260年以来的夏季热浪和土壤含水量变化历史,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热-干”气候超出了自然波动的临界点,与持续干旱引发的陆-气耦合加强有紧密关系。
观点文章进一步指出关于气候突变转型的研究尚有许多未解之谜,气候系统中多因子间的正或负反馈过程复杂,不同区域的气候过程也不同,深入研究这些过程对认识气候突变转型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已有正在向“热-湿”转型的报道。气候突变转型势必影响高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生态健康等诸多方面,准确评估高原气候突变转型及其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影响是科学制订风险应对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
张齐兵研究员目前是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援藏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方欧娅为合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