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科学院党委充分利用暑期组织动员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活动,以暑期研学活动形式教育青年学生细学深悟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了解和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7月24日至26日,植科学院双创实践队在林芝市的相关农户、企业与合作社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长学识才干服务于社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活动由曾维莲、王兵两位老师带队,师生共计13人参加。

本次研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三农”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强国、固边强边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人民学习,加强师生与群众之间的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服务“三农”能力水平,力促双创与基层有效衔接、紧密结合,力争通过双创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报效社会、实现就业。

双创实践队在龙头合作社朱拉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中,合作社法人云登加措为大家讲解了自身的创业经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交谈中云登大叔提到:“做实业搞创新一定要有社会责任,不能只考虑自己赚钱,要在实业中想着村民,要为当地老百姓作出共同致富的贡献”。通过交谈让大家真切地认识到了在实际创新创业中应该关注什么、把握什么、达到什么、怎么达到等很多思考的地方,以便让双创想法更好的得到落地、符合实际。随后在云登加措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合作社生产车间,同学们在松茸采摘到冷链包装运输的全过程中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在林芝巨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中,李泽福总经理带领大家参观了灵芝贝母种植基地。李泽福总经理在介绍中谈到:“灵芝作为当地特产却并未得到很好的商品性开发,市场上还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这样无法打响灵芝这个品牌,要发扬西藏特色产品、带动西藏乡村振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青年学生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大家要学好知识立志为西藏‘三农 ’服务”,在培育大棚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了灵芝及贝母的体验式种植及采摘。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了为什么要种植开发灵芝贝母、公司是怎样开展科学科研、又是如何培育灵芝贝母,了解到了西藏当地的特色产品的历史文化和药理功效,掌握了文化的传承和当地特色产品的认知和宣传,为双创的进行和乡村振兴的推动目前了新的方向。

在走村入户调研中,深入到基层村民群众的家里,实践队成员礼貌的同村民交谈,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了解农户所需,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询问当地农户家庭的现状、目前是否遇到了困难、有什么需求等;在遇上农户进行劳作时也会上前帮忙,一起铺晒菜籽、搬运青稞;在交谈中农户们激动地表示:“国家很关心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播种、施肥、收割等一系列补助”,村民群众的脸庞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同学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调研中还遇到一名2021届的校友、学长、驻村干部,听其讲述了在毕业后驻村的感想、收获和工作情况,为大家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研学活动,同学们对双创工作与“三农”实际相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田间地头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对增强双创项目的可行性、突出西藏地区的特色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同时,在基层了解了当地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掌握了特色产业及其开发利用,落实了宣传党和国家的理论、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练就本来的期望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供稿:植物科学学院 审核: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