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组织开展“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25

    各团总支、研究生直属团支部:

    为培养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浓郁校园学术氛围,选拔、培育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西藏自治区第四届“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决定组织第四届“成才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基本方式

    本届竞赛采取各参赛单位初赛和学校决赛两阶段赛事形式组织开展;学校决赛设置书面预审及决赛终审两个评审环节。学校聘请相关专家评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三、参赛资格

    2015年6月以前正式注册的我院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参赛作品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应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 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范围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为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为投入较少,且能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作品必须是2015年7月1日前2年内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

    3.作品分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含“挑战杯”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5.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自治区)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自治区)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6.参赛作品封面采用白色铜版纸,作品申报书需与作品装订在一起。

    7.参赛作品写作规范。“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系学术竞赛,各参赛作品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相关要求和所属学科学术论文一般写作规范,作品格式要求可参考附件1,具体各类别、各学科作品格式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8.书面作品图表要求见附件2

    9.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且参赛单位不得补报作品。

    五、组织发动

    1.学校设立第四届“成才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竞赛组委会”),为本届竞赛的领导机构,负责审议修改竞赛管理办法,指导竞赛活动,协调和解决争议问题。

    2.学校竞赛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和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院团委,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等工作。评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负责作品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3.各参赛单位应成立本单位初赛的组织领导机构。其负责人由参赛单位相关领导担任,负责指导、协调参赛单位的竞赛活动;成员由参赛单位团总支、学生工作、教务、科研、研究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本参赛单位赛事的组织发动、指导管理、资格审查和材料上报等工作,在竞赛过程中协助主办单位开展相应竞赛宣讲、培训、论坛、展示和指导等工作。

    4.各参赛单位提交作品数量不低于3件,不超过10件,第一完成人作品每人限报1件;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事项

    1.初赛阶段:各参赛单位团总支具体负责组织本参赛单位初赛的前期宣传动员、选题论证、中期检查和初赛评审工作,并最终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决赛。各参赛单位应于2015年4月12日前完成本单位的初赛评审工作,并确定最终上报参加学校决赛的作品名单。参赛单位初赛现场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及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并于2015年3月31日前将本单位拟定聘请的初赛评审委员会信息汇总表(见附件4)上报院团委备案。

    2.申报作品阶段:各参赛单位应于2015年4月20日前将申报书(见附件5,和参赛作品一起装订,封面采用白色铜版纸,一式两份)纸质版,参赛单位作品汇总表纸质版(见附件6,加盖单位团总支公章)以及初赛评审会议记录表(见附件7,加盖单位团总支公章)报到院团委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院团委邮箱xzdxnmxytw@163.com。逾期视为放弃,不参加申报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请参赛单位认真核对作品汇总表信息,以免出错。

    3.校级决赛书面预审阶段:2015年4月下旬,学校决赛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参赛作品类别、数量分布情况,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完成书面预审,评出各类别项目参加决赛终审。

    4.决赛终审项目完善阶段:2015年5月上旬,各参赛单位应对进入学校决赛终审的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和跟踪,重在提升项目质量,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并在指导教师、实验设备、资料收集和格式规范等方面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5.决赛终审阶段:2015年5月中上旬,学校将完成决赛终审,并确定上报参加自治区竞赛的作品名单,向全校公示。

    6.总结表彰阶段:2015年6月30日前学校竞赛组委会将在参考自治区竞赛结果的基础上,评选表彰第四届“成才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及单位。

    七、奖励与激励

    1、设优秀组织奖2名,颁发奖金及证书。评选方法如下:

    (1)凡上报作品数量达到要求的参赛单位均计10分,多报不加分,达不到要求下限数量的酌情扣分。

    (2)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5分。加分不重复计算。

    (3)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一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若获奖等级和个数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4)如参赛团队负责人涉及调整所在参赛单位的,则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相关参赛单位计分,但两者相加不超过每件作品应计总分。

    (5)得分前两名的参赛单位为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

    2、设作品奖8件及优秀指导老师8名(获奖作品指导老师为优秀指导老师)。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5件,分别颁发奖金及证书。同时,对获奖作品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有多名的,仅限第一指导老师)分别颁发奖金及证书。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请各参赛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竞赛组委会的要求,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科研、师资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坚持普遍参与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努力提高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应用价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竞赛活动的部署、组织、宣传、评审等工作。

    2.加强管理,深入指导。

    首先,各参赛单位团总支要积极主动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努力使指导老师切实能够真正的、具体的、深入的、全过程的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其次,各参赛单位团总支负责同志要切实做好团队管理。既要统一团队思想,帮助学生团队明确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攻坚克难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又要帮助学生团队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形成凝聚力、战斗力;还要做好团队的情绪管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激励团队成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注重工作质量和时间进度管理相结合。各参赛单位要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邀请相关领导和指导老师参加,了解各学生团队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协调解决,并督促参赛团队按照进度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取得效果。

    3.要切实开好参赛单位初赛现场评审会。

    参赛单位评审会的目的是遴选优秀作品,并对有潜力的作品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1)各参赛单位要按照要求开好参赛单位现场评审会,不能以书面评审形式代替现场评审。

    (2)要认真遴选参赛单位初赛评审委员,积极邀请富有责任心、具有相关学术造诣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本单位评审委员。

    (3)现场评审过程要切实按照程序要求开展,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赛单位初赛现场评审具体细则详见附件3

    为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团委,联系人:陈超,王喆;联系电话:0894-5823993;电子邮箱:xzdxnmxytw@163.com

    特此通知

    共青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委员会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