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启动课程考核模式试点改革
考核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20余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院一直采用闭卷笔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期末突击复习,并产生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等种种不良现象。这种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思想的遗存,而且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新的质量观的教育思想极不相称。全面推进我院课程考核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我院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体整改工作之一。
为了推动我院课程考核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务处根据我院校情,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从2009年度的两学期中选择了《管理学原理》、《水工钢结构设计》等17位教师承担的21门课程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试点(详见附件),旨在探索适合我院校情,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课程考核模式。预计2010年,我校将全面推行试点改革的工作经验。
6月4日,教务处组织参加试点改革的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情况,统一思想,明确了本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以积极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建立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并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人才培养层次不同,选择面试、口试、论文、试验、开卷半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有明显成效的考核方式。会议结束后,参加改革的教师陆续提交了详细的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
6月30日,教务处再次组织教师进行座谈,对课程改革方案逐门讨论。王培清、孙自保等教师结合承担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详细介绍了改革方案的思路、具体考核模式和评分标准。与会教师对方案中“过程考核”的具体体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评分标准的合理性逐一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教务处赵垦田处长在座谈会上指出,课程的考核方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考核方式应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民族、层次等诸多不同,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过程考核的要点进行改革。参加此次试点的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贯彻十七大关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过程考核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变,为我院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积累经验,为我院推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塑造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