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深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不断增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和适应度。根据学院整体工作部署,2017年以来学院选取了农学、动物科学、林学、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6个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试点改革工作,一年来各试点专业围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更好推动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基层调研、认真研究论证,积极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全面推动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认真做好总结和经验分享工作,10月12日下午,学院在科研处会议室召开试点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听取各试点专业工作汇报,分享工作成果。
答辩会专家组成员有高学、郑维列、方江平、李朝霞、旺姆、罗章、张文贤、王建洲、张轮、白玛卓嘎、苗雨亭、王建军等12人组成,各教学单位院长、教学副院长、试点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白玛卓嘎主持。
答辩会上,各试点专业负责人通过ppt重点从学生就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以及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改革和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植物科学学院同时还就植物生产类大类培养试点情况作了交流。评审组依据《西藏农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重点审查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是否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符、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活动能否支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否体现相应行业发展趋势、各课程模块学时和学分比例是否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安排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现场提问和答辩。
答辩会气氛良好、讨论热烈,与会人员直面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一些非常好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评审组认为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符合修订要求,但试点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政策结合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会议要求各专业要根据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做好修订完善工作。
答辩会上,高学院长对各专业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作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分析研究问题,立足区情、校情,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环节,突出学院整体办学目标和定位;二是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等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结构,科学设置课程模块,突出人才培养方案同地方经济建设的契合度,努力为我区经济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要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要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系统性分析,进一步突出“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的相关要求;四是要充分认识学院关于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决心,要正确认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对于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脚踏实地、着眼长远,确保试点工作能够有成果、出实效。
郑维列在会上指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各试点专业应正确理解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用意,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争取通过试点找到突破、形成样板,为推动全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