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办事指南 >>>
 您所在的位置:回到首页 >> 思想教育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 摘自:田贵华.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
思想教育  加入时间:2010-3-19 10:53:52     点击:6409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田贵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有着深刻的教训。回顾和审思60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互动性、实效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性  互动性  实效性  发展性  创新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警醒的深刻教训,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以清醒的头脑认真反思和审视60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汲取经验教训,从总体上加以谋划,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互动性、实效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具有独特的规律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学术界做过许多富有价值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具体化,也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也就是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必须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所谓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是指如何科学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称之为“大学德育”。关于大学德育,学者们持最为典型的两种观点,即“大德育”和“小德育”。“小德育”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而“大德育”则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有学者还认为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实际上,由于学科壁垒的加深,德育在教育领域被日益窄化为道德教育。然而,面对新世纪的繁复社会形势,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断凸显,只有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把它明确为一个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在内的大的范畴体系,才能综合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冲突、政治追求等多方面的困境和难题。因此,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定位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前提。

  第二,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加以理解。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使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方面趋向全面和协调,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带来多元思想文化广泛交流,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新格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独生子女特有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等等,都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呈现许多新特点,给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经历一个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逐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也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运用和依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学术界有不同的概括,如普遍将内化和外化的规律作为其中的重要规律。有研究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过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等四个方面。[1]还有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概括为以教育者为基点的施教规律、以教育对象为基点的受教规律、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为基点的互动规律等三个方面。[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非常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探索并且不断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灌输特征显著,而民主气氛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和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对矛盾关系,在实践中乃至在理论界,长期以来把教师即教育者看成是主体,把学生即受教育者看成是客体。教育者处于领导和施教的角色,而受教育者处于接受和服从的位置。应该看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关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当然,在主客体关系中,主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双向作用、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互动,不仅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需要凸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过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政工干部是教育主体,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领导权和施教权,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是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自主权、信息获取渠道、就业择业的选择面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不断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接受教育者传播的思想道德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彰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发挥出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需要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网络的互动性、迅捷性、匿名性、平等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思维转换,大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更多地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接受教育、沟通思想。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墓地,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来影响和引导大学生,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选择信息、辨别信息、汲取营养、充实自我。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校园BBS舆情引导、电子邮件及博客教育阵地构建、网络视频教育课件建设等,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载体,扬长避短,发挥积极的教育影响。

  第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基础。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大学生自身的统一和转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教育方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尽管离刁;开外在的教育规范,但要形成稳定的个体品格,更离不开自我的意识和觉悟,离不开自我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当前社会纷繁芜杂的时代,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性,需要充分利用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教育能力的塑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着力强化大学生的内省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回顾和自我审思的习惯、自我丰富和自我完善的品格塑造素质。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需要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考虑。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整体育德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努力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的“人”来加以看待。要树立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关切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在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需要。要发挥大学整体育德的优势,注重发挥学科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合力、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合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合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下,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始终抓紧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应该具备理论上的彻底性,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需求,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新情况。要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拓展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进方式方法。要对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载体进行创造和运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与教育方法直接、单一有很大关系。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由平面,简单,教条、空洞的灌输向互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转变。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润物无声。要在思想教育中注入科学方法,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要将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网络引导、就业指导等各种方式方法有机地综合加以运用。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构建长效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满足大学生内在思想道德发展需要、服务服从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要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判断、决策实施、考核评估、激励反馈机制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整合与资源整合,不断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上。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的灌输,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全面成长成才则比较忽视,规范性有余而发展性不足。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彰显发展性,才能永葆生命力。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质也即是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必须首先注重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从小学至大学一以贯之,作为迈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门槛的大学教育,也是形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后一个系统化的大课堂。因此,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质,使其对10余年学校德育的成效充分彰显,不断积淀,形成稳定而长期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大学教育中坚持德育为先,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大学生推优评先、资助奖励、就业推荐的核心因素加以落实和贯彻;必须坚持学校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都来关心和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机制,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中既要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更要育德。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决定他们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质,而且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使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生存发展本领,使他们能够在踏入社会后迅速适应新的岗位,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相结合,着力发展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全面素质;必须与创业教育、就业教育、成长教育、成功教育等相结合,发展大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必须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兵突进的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知识教育的全过程,在知识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融合发展。

 

  五、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明显表现出心理成熟期后移、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在思想行为方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因素日趋多样,他们思想的关注点日趋宽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3]因此,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迫切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

  第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必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过去,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公开、显性,直接为特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显性教育的弊端不断显现,发展隐性教育的呼声日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必须不断改进显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十分注重在大学生的学科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育德,不断发展隐性教育。要将思想道德价值融入相关课程的教材、教学活动及大学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改进显性教育,发展隐性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要广泛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如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网络载体等。通过这些新载体,使其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不断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需要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过去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几乎可以说是全国千篇一律。面对世界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多样化的现实,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拘一格地创造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关键在于根据每个高校的校情,深刻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传承、现实优势和可能方向,做出符合实际的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运行层面,更应该鼓励创新。通过在学校层面的模式创新和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层面推行新方法、新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第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必须大胆借鉴和运用国外有益的教育方法。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中国和西方具有许多共同点。特别是具体方法层面,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因素,对此,我们要大胆借鉴和运用。比如,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法”,就是通过建立“道德社区”来促进品德发展,对此,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吸收和运用。此外,西方的品格教育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式方法,如品格教育模式的倡导者托马斯·里克纳提出了品格教育的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协作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道德思考、通过班会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生解决冲突等。此外,我们还有必要广泛运用一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榜样示范、道德讨论、合作学习、道德纪律、社会服务、道德叙事等,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15-133

  [2]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1-121

  [3]顾海良.铸就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求是,200422).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本有效机制构建研究

·喜 报--“普旺堆良友工作室”入选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推进学生网格化管理 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
·宿舍文化节开幕 缤纷盛宴点亮社区
·第十三届宿舍文化节:女足风采 闪耀校园
·我校举行2023年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证书发放仪式
·学工处 校团委联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暨团学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
·学工处(招就处、团委)直属党支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 王君正书记来校看望青年学生和教师时的讲话精神
·强化责任意识 筑牢安全防线
·参观国防教育基地 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
·抗疫一线送关怀 工会爱心暖宿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7-2016 西藏农牧学院 学生工作处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电话:(0894)5822743 传真:(0894)5822743 [访问人数: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