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9月14日下午4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特邀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圣兵老师作题为《依托创客空间的竞赛赛题驱动型垂直生态性成果孵化研究》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报告中,徐圣兵老师围绕“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创业融合”主题,从概念引入到实践案例,层层递进展开分享。首先,他以“创客”概念为切入点,延伸至创客空间的功能与价值,系统讲解学科竞赛团队的建设路径——从团队 LOGO 设计的品牌化塑造,到申报软件著作权、专利的成果转化,为师生清晰呈现了竞赛团队从“组建”到“产出”的全流程逻辑。
在数学建模思维的实操讲解环节,徐老师以“CT 系统参数标定与成像”赛题为例,借助流程图、框架图等可视化工具,细致拆解建模过程中的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实践实施等关键环节,让抽象的建模逻辑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师生掌握“从问题到方案”的科学思考方法。同时,他特别强调赛后成果深化的重要性,通过分享学生基于竞赛赛题进一步探究、最终发表学术论文的案例,展现了数学建模竞赛对学术研究能力的助推作用。
在报告中,徐老师分享了多个成功案例,给予师生深刻启发。创客工作室的学生以数学建模竞赛为桥梁,创办科技公司,将算法模型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创业路径。通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土鸡产蛋定位方法》软著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竞赛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增加个人学术与创新产出。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启发学生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知识产权甚至创业项目,拓宽了学生的成长路径。
徐老师还对我校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建模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协同训练,加强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重视赛后成果的持续孵化。
此次报告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校外专家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也为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对教师而言,报告更新了竞赛指导理念,明确了 “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的优化方向;对学生而言,不仅深化了对数学建模的理解,更拓宽了创新创业视野,为未来参与竞赛、开展科研、探索创业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将持续依托此类学术交流活动,为师生搭建更多学习提升平台,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