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 专业建设 > 正文

以数筑梦,以模为马——我校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

202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9月4日至7日如期举行。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校参赛工作组织严密、保障有力,16支参赛队伍共计48名同学顺利完成比赛,展现了我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学术素养。

一、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赛前动员强纪律

为确保竞赛顺利进行,9月4日下午,数模指导小组在公教部会议室召开了赛前动员与纪律要求大会。赛事负责人刘秀丽老师回顾了自6月份启动以来的各项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今年共有91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暑期系统的线上培训、参赛者经验分享、专家讲座以及数学建模选修课等多轮遴选,最终确定了16支精英队伍(48人)代表学校参赛。参赛学生来自清洁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18人)、水利土木工程学院(17人)、食品科学学院(9人)和动科科学学院(4人),体现了数学建模竞赛跨学科、跨专业的强大吸引力。

动员会上,数模指导组重点强调了时间节点、竞赛纪律和学术道德。特别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明确了使用规范和要求,强调必须对AI辅助生成的内容进行明确标注,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二、 激扬智慧,挑战自我:三天鏖战展风采

本次竞赛于9月4日下午6点正式开赛,9月7日晚8点结束。比赛主场地设在4301、4401智慧教室。在长达74小时的赛程中,各参赛团队围绕赛题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研讨与攻关。

本届赛题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挑战性与实用性并存:A题“烟幕干扰弹的投放策略” 属于军事运筹学与优化控制领域。B题“碳化硅外延层厚度的确定” 属于材料科学与数值分析领域。C题“NIPT的时点选择与胎儿的异常判定” 属于生物医学与统计学领域。经过审慎选题,我校16支队伍的选择情况为:A题4队,B题8队,C题4队。这一分布也体现了我校在电子工程B题)、农业与生物(C题)等优势学科领域的深厚底蕴。在竞赛过程中,各参赛队积极探索并合理利用AI工具进行算法优化、数据分析和文献检索,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善于运用智能技术增强自身能力的前沿意识。

三、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事启示共成长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和实践金课。

对学生而言,竞赛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一个模糊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清晰的数学问题(建模),如何设计算法求解(求解),以及如何将结果翻译回实际建议(验证)。这个过程全面锤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编程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益处远超出课堂学习。

对学校而言,赛事促进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良好的学科交叉氛围。它启示我们,数学教育不应局限于理论教学,而应更紧密地与其他学科和前沿科技结合,通过“数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至此,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赛区工作已圆满结束。参赛论文已全部成功提交全国组委会,评审结果将于11月底公布。我们期待我校学子再创佳绩,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校数学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