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攻克实际难题的综合素养。7月1日下午公共教学部在6208教室举办了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宣讲会。本次大会由公共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刘秀丽老师主持,公共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80余名同学参加了宣讲会。目前,全校共有89名同学报名参赛,学生覆盖我校8个教学单位,报名最多的学院是清洁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共有38人参加。
本次宣讲会以“创新·协作·超越”为主题开展,会上,刘秀丽老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历史、竞赛宗旨、赛题特点、参赛形式、报名要求、奖项设置做了介绍。又结合近10年的赛题从赛题来源及赛题类型分析了该赛事对参赛者跨学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她用通俗易通的案例讲解了数学建模竞赛的内容,给出了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备赛的方法与建议,从而让参赛的同学全方位的了解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宣讲会还邀请了清洁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的刘端钰同学为大家做了经验分享。他参加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赛区一等奖。他从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初印象开始讲起,然后从组队的艺术、合理分工、工具运用之道、知识储备以及时间管理技巧等几个方面为参会者送了一套备赛秘籍。最后,他结合自己去年选题策略、建模过程与论文写作所取得经验和不足毫无保留地赠予语分享给于参会同学。刘端钰同学的经验分享增强了报名同学的参赛信心。
刘秀丽老师强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是一次学术竞技,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通过参赛,大家能够显著增强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编程实践能力以及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学术深造和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方面,竞赛经历深受知名企业青睐,尤其是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参赛学生展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往往成为求职时的突出优势。对于考研学生而言,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经历或参赛经验能够为个人简历增添亮点,在研究生复试中部分高校也会对相关经历给予重点关注。此外,竞赛中培养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视野,将为参赛者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宣讲会既是宣讲也是备赛动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是一场智慧与创新的角逐,更是一次团队协作与自我突破的历练。希望全体参赛同学们以宣讲会为起点,扎实学习、积极组队、勇于探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舞台上,展现我校大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创新风采,为自己的学术成长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