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科快讯 >> 学院动态 >> 正文
动物科学学院顺利举行校外专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0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7日下午,动物科学学院特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三位资深专家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学术报告会。会议由我院副院长徐业芬主持,班子成员、无课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全体研究生共计70余人参会。

会议伊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冯志新研究员以《支原体感染共性机制与防控产品设计策略》为题,系统梳理了支原体感染的共性机制,包括黏附蛋白介导的宿主细胞入侵、代谢依赖性生存策略、免疫抑制微环境构建,以及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性传播的关键靶点。他结合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解析了支原体种间/种内变异的分子基础及其对宿主适应性进化规律,并提出靶向支原体黏附因子、毒力因子或能量代谢通路的抑制剂开发策略。此外,他还探讨了基于免疫信息学技术的免疫干预新思路,并强调人工智能与结构生物学手段在筛选优化候选分子设计中的协同作用。随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郭惠琛研究员围绕《新型防控产品的研发思路及平台建设》展开报告。深入剖析了病原体变异、宿主互作机制及环境传播规律对防控产品研发的制约,提出“靶点发现-技术融合-产品迭代”三位一体的研发框架。她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病原-宿主网络预测、高通量靶点筛选、合成生物学驱动的工程化设计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潜力,并结合纳米材料载体等突破性技术,阐明其在疫苗快速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设计中的创新价值。

最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孙世琪研究员围绕《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发及产业化》展开报告。他首先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与免疫逃逸机制,阐明VLP疫苗模拟天然病毒空间构象以激发高效中和抗体的科学基础。针对VLP疫苗稳定性、生产成本等产业化挑战,提出冷冻干燥技术、连续流纯化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优化方案。然后提出了理想疫苗应具备特征,包括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储存和运输等。最后指出了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围绕“支原体新型疫苗”“理想疫苗的制备流程”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冯志新指出,支原体疫苗制备较为复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攻克难关;郭惠琛则分享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平台优势,希望有更多研究生加入团队;孙世琪出了理想疫苗应具备特征并指出了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的未来发展方向。现场学术氛围热烈,研究生代表还就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与专家进行了针对性交流。

本次报告会为师生提供了与行业顶尖专家对话的机会,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注入了新思路。学院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