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 科学研究 >> 正文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3-09-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简介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以农业动物遗传改良为总体目标,立足西藏,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即针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我区养殖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与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农业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和形成机理,种质资源生物学评价,畜禽、淡水养殖动物繁殖育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培育畜禽和淡水养殖动物新品系(种)。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藏猪、藏鸡、牦牛、藏羊、和西藏鱼类等。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三个个主要研究方向,特别在藏猪、藏鸡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独具特色。目前,拥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Ⅰ、Ⅱ)、特种经济动物与水产养殖实验室3个实验室,拥有本学科发展的基本设备,已经具备开展较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条件。
二、科学研究和教学
    (1)教学工作
本实验室除用于科学研究外,还承担着本专科生的课程实验工作,每一学年都会有200多个学时的实验课。同时,本实验室在精品课程《动物遗传学》的基础上,结合西藏资源自编了一套《动物遗传学实验手册》。该教材的使用能够很好的结合西藏实践,在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本地动物遗传资源的了解。(见附件1 动物遗传学实验手册)
(2)科研工作
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实验室形成了三个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高原畜禽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与种质资源创新;
二、高原畜禽低氧适应性遗传机理研究;
三、高原动物细胞与胚胎实验室。
三、学术委员会: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是学术指导机构,由本院优秀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年龄不超过60岁,任期为3-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见附件 2学术委员会职责与成员名单)
四、教学科研团队:
经过多年研究方向的重组、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的重组和研究人员的重组,已形成了稳定的科研队伍。目前,本实验室有10位教学科研人员,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农业推广标兵1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2人。本实验室的实验科研队伍在不断壮大中。
五、学术带头人:
强巴央宗,女,藏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现任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书记、院长,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实验室的全局管理、前景策划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李瑜鑫:男,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六、主要学术骨干:
姓名
性别
职务
 
学位
专业
对项目的熟悉情况
备注
唐晓惠
 
副教授
博士
动物遗传
熟悉
 
王建洲
 
副教授
学士
动物繁殖
熟悉
 
商鹏
副科级
讲师
硕士
动物遗传
熟悉
 
任子利
副科级
副教授
博士
动物繁殖
熟悉
 
赵彦玲
 
讲师
硕士
动物繁殖
熟悉
 
刘海平
 
讲师
硕士
动物遗传
熟悉
 
张翔
 
讲师
博士
动物育种
熟悉
 
王炬光
 
讲师
硕士
动物繁殖
熟悉
 
七、 培养的研究生:
至2006年起,本实验室为动物预防兽医学硕士点培养10名。
九、近几年科研成果
本学科组立足西藏资源,长期从事高原藏猪、藏鸡、牦牛、藏羊等特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48”、“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部委和自治区的研究项目多项,曾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等。经过本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努力及对外合作的不断加深,本实验的获得了以下科学研究成果:
1、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全价饲料及杂交仔猪繁育技术研究》2000年;2、西藏自治区第十次科学技术进步奖《牦牛、藏绵羊抗灾过冬及育肥营养全价饲料加工生产》三等奖2004年;
3、西藏农牧学院“浙江金都奖教金”教学科研奖2003-2004年;
4、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年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年;
5、全国家禽学术会《藏鸡体重和胫长非线性生长曲线研究》2005年优秀论文;
6、西藏自治区科协《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一等奖2006年;
7、藏鸡种质特性评估及遗传改良研究 刘榜; 强巴央宗; 李奎; 纪素玲; 朱猛进; 唐晓惠; 李长春; 徐日福; 莫德林; 何玛丽; 樊斌; 余梅; 朱志明; 索珍; 熊统安; 彭中镇; 刘晓轩; 万泽勇; 占堆; 张健; 丹巴; 罗章 【科技成果】华中农业大学; 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工布江达县农牧局 2004-12-04;
8、 藏猪本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强巴央宗; 吴常信; 高旭有; 张浩; 巴桑罗布; 曾群辉; 刘小宣; 赵春江; 李瑜鑫; 纪素玲; 凌遥; 王宏辉; 占堆; 米玛顿珠; 何玛丽; 边次; 徐业芬 【科技成果】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西藏林芝地区科技局; 西藏工布江达县农牧局 2007-01-03 ;
9、全国农业推广标兵奖国家农业部2007年;
10、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科技先进个人奖2007年;
11、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年学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
1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2009年;
13、2016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十、学术交流
本研究组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对藏猪、藏鸡特色遗传资源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成果简述如下:
   (1)藏猪遗传特性、分子标记和品系选育研究:系统研究了藏猪行为特征、生长和屠宰性能,分析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检测了藏猪氟烷基因(Hal)、雌激素受体(ESR)、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催乳素受体(PRLR)、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等10余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选育建立了2个藏猪品系选育核心群,提高了生产性能;发表代表性论文。
(2)高海拔低氧适应生理和遗传机理研究:对低氧适应研究从藏鸡为材料入手,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自动化低氧模拟孵化机,进行了系列孵化试验,合作测定了藏鸡胚胎期和生长期与低氧适应相关的重要生理指标,如心肺等器官重量、右心指数、蛋壳通透性、RBC、Hb、血气指标、线粒体呼吸率和琥珀酸脱氢酶(SDH)、一氧化氮和酶(NOS)、乳酸脱氢酶(LDH)等酶活性和线粒体呼吸功能;以血红蛋白、神经珠蛋白(Ngb)、细胞珠蛋白(Cygb)、磷酸甘油酸激酶(PGK)、醛缩酶-C(ALD-C)、一氧化氮合酶(NOS)、NADH脱氢酶基因为低氧适应候选基因,并采用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学合作筛选低氧适应功能基因,分析基因功能网络;发表了代表性论文。
十一、论文专著
截止今日,本实验室已发表论文总计40篇,其中国内中文核心期刊50篇,合作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3本,参编多部。
十二、多媒体及图书资料
本实验室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更好的服务老师和学生。其主要包括:本地遗传资源概况的书籍,遗传学相关理论及技术等。
十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是我校筹建较早的一个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2005年该实验室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主要承担动物科学等本、专科的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2008年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基金的支持下,实验室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为314台(套),其中800元以上仪器有166台(套),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 57 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300多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有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蛋白质电泳仪,倒置显微镜,普通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CO2培养箱,渗透压测定仪,电脑显微成像系统,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蛋白质分析测定仪、实体显微镜,B型超声波仪,高速离心机,酶标仪、兽用B超活体采卵系统、Sigma3-16PK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尿液分析仪、高速离心机、血液分析仪等大型设备40余台,能较好的完成本专科教学实验任务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十四、实验室管理
本重点实验室是由3个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实验研究中心,在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下,制定规范运转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制度”、“精密仪器设备实用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使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转。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