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 人才培养 >> 正文
全日制预防兽医学专业(0906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10-1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全日制预防兽医学专业(0906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兽医学(0906 

    一、 学科概况

    1、发展简史及现状

    预防兽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疾病诊断以及预防、控制的原理及技术的科学,是兽医学科的重要学科之一。动物疾病及人畜共患病对养殖业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预防兽医技术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兽医科学技术研究中居首要位置。该学科不仅事关动物保健,还直接服务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检疫、生物制品、兽医卫生行业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学科始建于70年代,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03年预防兽医学成为西藏农牧学院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5年开始招生,次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在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过30余年的努力,本学科已建成一支具有稳定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治学严谨、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3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实验1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学位人员3人。

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共设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高原动物传染病学、病毒分子生物学,开设课程27门,其中公共学位课4门,专业学位课3门,专业选修课19门,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补修课3门。

    2005年以来,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情况良好,已毕业研究生29人。本专业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科教师队伍能够因材施教,注重循循善诱,研究生成绩优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并做出了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成果。       

    2、研究特色、优势及前景

与区内其他高校以及其他民族地区同类高校相比,西藏农牧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

学科建设出发点是基于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等高原特征,对西藏高原动物诸如: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香猪等的影响,以及如何指导农牧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实践,使畜牧业产业增收效益达到最大化,使畜牧业产业与自然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应用价值,如:引起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为适应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也具有生物多样性,一是有新种病原微生物存在;二是病原微生物为适应外界不良环境,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异,与世界其它地域的病原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生物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如立项研究“鸡、牛、兔的一类新病原菌及其所致疫病的研究”经查新检索认定,报道了国际上尚未报道的三种细菌,是我国乃至世界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该项目荣获199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西藏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研究”发现了西藏兔出血症病毒与内地兔出血症病毒的血清学亚型存在差异,这一研究发现对于保护我国病毒基因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荣获1997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些项目的实施在西藏畜牧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预防兽医硕士点的设立至今虽然仅有短短几年的历史,但其教学和科研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愈发凸现出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势:

紧密结合西藏地区独特的动物种群尤其是牦牛、藏鸡、藏猪等,以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人才。由于西藏地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肉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一些动物新发疫病和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促使了预防兽医学的发展,预防兽医人才需求十分巨大。

    二、培养目标

西藏农牧学院预防兽医专业基于西藏地区,为本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畜牧兽医事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预防兽医专业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熟练的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初步具有独立从事预防兽医学教学、科研和相关疫病诊断、防治等方面的计划制定及实施的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是根据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和学科的发展需要,特别是专业目录调整和拓宽专业口径后,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两个研究方向:

    1、高原动物传染病学

高原动物传染病学主要研究西藏高原动物群发病,研究高原动物群体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措施;研究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诊症状、诊断和免疫防制和治疗等。

    2、病毒分子生物学

病毒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西藏高原动物病毒的分子结构、病毒核酸、蛋白质和糖蛋白等的特点;研究西藏高原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标记、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治疗等。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可视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或延期毕业。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

    1、课程设置见附表。

    2、学分数要求

1.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总学分58-61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必须取得规定不得少于30学分,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课程学习32-35学分,其中学位课20分。具体分配如下:

①公共学位课共计9学分。其中政治理论课3学分,英语6学分。

②专业学位课4-5门,每门2-3学分,共计11学分。

③专业选修课5-6门,每门2-3学分,共计12-15学分。

2. 以下单独计算学分,共计26学分,完成后才有资格毕业。

①学术活动1学分。

②实践环节1学分。

③读书报告2学分。

④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⑤论文中期考核5学分。

⑥学位论文15学分。

3. 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入总学分。

4. 选修课:就业指导课,不计学分。

5. 学时与学分等价计算方法:

①教学课程学分计算为:1学分=18学时。

②学分计量最小为0.5学分。

    3、考核方式

1)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取得58学分。课程学习总学分必须至少取得32学分,方能参加论文答辩。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2)学习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核采用如下的方式。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以笔试、口试、实验报告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毕业考核

研究生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系对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总体评价,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并记入个人档案。

    4、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1、现代动物生物化学:了解生物细胞的分子基础,以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为重点等。了解新的研究手段,并在此基础上以专题形式介绍最新研究进展。要求阅读英文原著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动物病毒学:着重了解病毒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病毒致病机理,病毒分类。西藏病毒病的防治以及重要病毒致病的特点。要求查阅英文专业文献。

3、现代免疫学:学习动物免疫基本理论及近年来的新观点和新成果,重点要求掌握免疫学在预防兽医学科中的应用。

4、预防兽医学进展:学习预防兽医学近年来的新观点和新成果,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介绍预防兽医学有关方面的重要进展。

5、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班讨论(必选课):完成研究进展的报告专题,讨论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相关的知识。

6、专业外语:介绍本专业的外文检索、阅读技巧、专业文献中英文互译技巧,外文的专业文献综述及科研论文写作要求和技巧。同时介绍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固定句型。

7、动物病毒学实验技术:要求掌握西藏高原细胞培养技术,西藏动物病毒的接种,理化特性鉴定,中和试验及病毒纯化、病毒核酸及抗原分析等。

8、动物细胞及胚胎学:学习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与胚胎组织学技术及其原理。

9、免疫学实验技术:免疫学技术,要求掌握抗原抗体的制备,设计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实验并了解其原理。

10、分子生物学: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和转基因等技术在西藏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中的应用。

11、兽医细菌学进展:要求掌握细菌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和进展,包括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现代检测技术、预防和控制等。要求查阅英文专业文献。

12、兽医细菌学实验技术:以西藏细菌的鉴定及细菌致病因子的检测为主,安排经典的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细菌学实验技术的操作,并讲授有关技术原理。

13、兽医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讲授疾病的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疾病预防对策及措施等。

14、动物检疫:讲述国内外动物检疫动态,最新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等,查阅有关文献。

15、现代实验动物学:包括多种实验动物的培育与养殖、保健和疾病检测,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等。

16、兽医公共卫生学:讲述国内外兽医公共研究动态以及医学相关内容。

17、兽医生物制品学:介绍国内外新型生物制品的应用及原理。

    六、指导教师选择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必要时,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

研究生入学后一月内,根据“双向选择”原则选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导师),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兴趣、特长等具体情况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格式见《西藏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经硕士点审核后报教务处研究生科备案并执行,作为研究生本人学习的依据。《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后一半不再修改。

    七、读书报告

究生在学业期间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前四个学期必须完成4次读书报告,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学期期末进行

    八、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应包括开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趋势、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机遇与风险级经费预算等问题也要进行说明。详细规定参见《西藏农牧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九、中期考核要求

在正式进行学位论文阶段,研究生必须经过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没有通过的延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详细规定参见《西藏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十、思想政治工作    

院系及学科点需有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采用各种途径和各种方式,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强调导师要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从思想上、学风上、业务上等各个方面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耐心引导。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由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十一、科研与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提倡研究生在研期间进行科研实践,鼓励其参与由导师承担或其他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实践活动,积极开拓社会企事业单位工作渠道,服务社会,增收效益。

2、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在本校举行的各种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学会、年会等。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前四个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参加科研处组织的学术报告8次。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至少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作者,作者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要求提前毕业者,提出答辩申请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至少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作者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或是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持证人,且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或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前四名)。

4、在教学实践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导师负责和指导的原则,为本科生进行教学实践,形式包括:试讲、指导实验实习、辅导课堂讨论或指导毕业论文等。

5、在社会实践方面, 包括临床实践和社会调查,形式包括到当地兽医部门见习、出诊和为基层单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6、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可利用寒暑假进行,也可结合专业工作进行。累积时间不少于3周,且必须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一份,经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内。

    十二、学位论文

1、最后一学年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

2、论文选题: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该研究方向有关领域中所做的工作内容、目前发展动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恰当选题。要求对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采用方法和技术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以及预期目标等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的工作计划。

3、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

5.论文定稿 硕士论文是硕士生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成效的集中反映。硕士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文字通顺,标点符号正确。论文应达到国内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用价值。硕士生在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后,应全面整理资料,绘制必要的图表,对研究结果作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写成论文初稿,经指导教师修改定稿后交研究生处存档。

6、论文格式按照《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要求,做到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正确,论据充实,逻辑严密,数据真实可靠语言流畅,引文、注释规范。正文在3万字以上,另附500-1000字的中文摘要(含3—5个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十三、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一周,并由硕士点组织进行,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创新点(性)、系统性、学术意义级应用价值、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义。并根据学位论文水平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2、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及学位论文各项培养环节后,按照《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程序》向硕士点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经硕士点、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这,方可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严格按照《中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预防兽医学(学科代码090602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

, ,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第一任课教师

第二任课教师

开课学科

备注

公共学位课程

英语

54

3

1

 

 

全部学术型研究生

共计1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2

1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1

 

 

英语

36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

2

 

 

专业学位课

分子生物学

54

3

1

朱洪云

田发益

 

10学分

现代免疫学

54

3

1

罗润波

贡嘎

预防兽医学进展

72

4

1

全体导师

 

 

 

 

 

 

 

专业选修课程

牛羊生理专题

36

2

2

徐业芬

 导师专题

 

 

12学分

藏猪低氧适应研究专题

36

2

2

强巴央宗

 

牛病防控专题

36

2

2

索朗斯珠

 

禽病防控专题

36

2

2

牛家强

 

禽病诊治专题

36

2

2

朱洪云

 

猪病防控专题

36

2

2

 索朗斯珠

 

牦牛生殖内分泌专题

36

2

2

吴庆侠

 

专业英语

36

2

2

徐业芬

田发益

 

病毒学实验技术

36

2

2

吴庆侠

索朗斯珠 

 

研究生班讨论(Seminer

36

2

2

强巴央宗

贡嘎

 

现代寄生虫病学

36

2

2

米玛顿珠

贡嘎

 

细菌学实验技术

36

2

2

索朗斯珠

王刚

 

免疫学实验技术

36

2

2,

索朗斯珠

罗润波

 

兽医生物制品学

36

2

2

 贡嘎

索朗斯珠

 

寄生虫学实验技术

36

2

2

米玛顿珠

贡嘎

 

兽医公共卫生学

36

2

2

芮亚培

贡嘎

 

牦牛寄生虫病防治专题

36

2

2

李家奎

董海龙

 

犬、猫疾病诊疗防治专题

36

2

2

董海龙

李家奎

 

西藏反刍动物代谢生理

36

2

2

田发益

吴庆霞

 

补修课程

兽医微生物学

48

3

1/2

索朗斯珠

贡嘎

 

不计学分

动物传染病学

48

3

1/2

牛家强

索朗斯珠

 

兽医寄生虫病学

48

3

1/2

米玛顿珠

贡嘎

 

其它

项目名称

学期

学分

考核方式

项目名称

学期

学分

考核方式

读书报告

1-3

2

答辩和读书报告

开题报告

3

2

答辩和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

4

2

答辩和进展报告

实践活动

1-6

2

实践报告

学术活动

1-6

1

提供证明材料

 

 

 

 

 

, indent-count: 2.000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LINE-HEIG: 20pt">究生在学业期间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前四个学期必须完成4次读书报告,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学期期末进行

    八、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应包括开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趋势、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机遇与风险级经费预算等问题也要进行说明。详细规定参见《西藏农牧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九、中期考核要求

在正式进行学位论文阶段,研究生必须经过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没有通过的延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详细规定参见《西藏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十、思想政治工作    

院系及学科点需有专人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采用各种途径和各种方式,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强调导师要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从思想上、学风上、业务上等各个方面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耐心引导。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由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十一、科研与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提倡研究生在研期间进行科研实践,鼓励其参与由导师承担或其他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实践活动,积极开拓社会企事业单位工作渠道,服务社会,增收效益。

2、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在本校举行的各种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学会、年会等。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前四个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参加科研处组织的学术报告8次。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至少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作者,作者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要求提前毕业者,提出答辩申请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至少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作者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或是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持证人,且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或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前四名)。

4、在教学实践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导师负责和指导的原则,为本科生进行教学实践,形式包括:试讲、指导实验实习、辅导课堂讨论或指导毕业论文等。

5、在社会实践方面, 包括临床实践和社会调查,形式包括到当地兽医部门见习、出诊和为基层单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6、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可利用寒暑假进行,也可结合专业工作进行。累积时间不少于3周,且必须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一份,经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内。

    十二、学位论文

1、最后一学年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

2、论文选题: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该研究方向有关领域中所做的工作内容、目前发展动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恰当选题。要求对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采用方法和技术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以及预期目标等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的工作计划。

3、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

5.论文定稿 硕士论文是硕士生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成效的集中反映。硕士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文字通顺,标点符号正确。论文应达到国内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用价值。硕士生在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后,应全面整理资料,绘制必要的图表,对研究结果作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写成论文初稿,经指导教师修改定稿后交研究生处存档。

6、论文格式按照《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要求,做到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正确,论据充实,逻辑严密,数据真实可靠语言流畅,引文、注释规范。正文在3万字以上,另附500-1000字的中文摘要(含3—5个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十三、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一周,并由硕士点组织进行,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工作量、创新点(性)、系统性、学术意义级应用价值、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义。并根据学位论文水平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2、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及学位论文各项培养环节后,按照《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程序》向硕士点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经硕士点、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这,方可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严格按照《中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预防兽医学(学科代码090602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

, ,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第一任课教师

第二任课教师

开课学科

备注

公共学位课程

英语

54

3

1

 

 

全部学术型研究生

共计1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2

1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1

 

 

英语

36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1

2

 

 

专业学位课

分子生物学

54

3

1

朱洪云

田发益

 

10学分

现代免疫学

54

3

1

罗润波

贡嘎

预防兽医学进展

72

4

1

全体导师

 

 

 

 

 

 

 

专业选修课程

牛羊生理专题

36

2

2

徐业芬

 导师专题

 

 

12学分

藏猪低氧适应研究专题

36

2

2

强巴央宗

 

牛病防控专题

36

2

2

索朗斯珠

 

禽病防控专题

36

2

2

牛家强

 

禽病诊治专题

36

2

2

朱洪云

 

猪病防控专题

36

2

2

 索朗斯珠

 

牦牛生殖内分泌专题

36

2

2

吴庆侠

 

专业英语

36

2

2

徐业芬

田发益

 

病毒学实验技术

36

2

2

吴庆侠

索朗斯珠 

 

研究生班讨论(Seminer

36

2

2

强巴央宗

贡嘎

 

现代寄生虫病学

36

2

2

米玛顿珠

贡嘎

 

细菌学实验技术

36

2

2

索朗斯珠

王刚

 

免疫学实验技术

36

2

2,

索朗斯珠

罗润波

 

兽医生物制品学

36

2

2

 贡嘎

索朗斯珠

 

寄生虫学实验技术

36

2

2

米玛顿珠

贡嘎

 

兽医公共卫生学

36

2

2

芮亚培

贡嘎

 

牦牛寄生虫病防治专题

36

2

2

李家奎

董海龙

 

犬、猫疾病诊疗防治专题

36

2

2

董海龙

李家奎

 

西藏反刍动物代谢生理

36

2

2

田发益

吴庆霞

 

补修课程

兽医微生物学

48

3

1/2

索朗斯珠

贡嘎

 

不计学分

动物传染病学

48

3

1/2

牛家强

索朗斯珠

 

兽医寄生虫病学

48

3

1/2

米玛顿珠

贡嘎

 

其它

项目名称

学期

学分

考核方式

项目名称

学期

学分

考核方式

读书报告

1-3

2

答辩和读书报告

开题报告

3

2

答辩和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

4

2

答辩和进展报告

实践活动

1-6

2

实践报告

学术活动

1-6

1

提供证明材料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